“我从不担心你无法完成我的吩咐。”
“我唯一担心的只有一件事……”
杨建设恭敬聆听。
熊初一瞪了眼杨建设:“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小子手头宽裕。”
这个时代,自称富裕的人寥寥无几。
一方面人们不以富有为荣,另一方面普通人的月收入顶多一两百。
然而熊初一清楚得很,面前这个侄子是个真正的富人,非常富有的那种。
别说他承包御膳房的食材供应,光是皇城根和玉华台两家大饭店的日供流水,恐怕万元户也难以企及。
熊初一正色道:“建设,你还年轻,有钱得存着,好日子还在后头呢,花钱的地方多着呢。”
杨建设哭笑不得。
他终于明白熊初一的想法了,这位熊叔以为自己往里贴钱,怕自己亏本呢!
真是笑死人了。
他怎么可能亏本?随身空间能生产各类食材,对他来说轻而易举。
要是愿意,他完全可以让皇城根实现自给自足。
但那不可能,一旦这么做,他肯定得跑路。
杨建设可不做这种傻事,他的行为都有规划。
皇城根暂时无法供应,但**处完全没问题。
这更是他期待已久的赚钱机会。
稍微一算便知,**处才二十人,每人五十元,也不过一千块。
而它的兄弟单位有两百人,每人四十元,那就是八万块!
在万元户都稀有的年代,八万块的概念简直惊人。
那时的万元户相当于后世的百万甚至千万富翁。
不过杨建设对此还不满足,未来几年……
真正的收藏热潮即将到来,这是最佳的投资时机。
若能及早参与,必能分得一杯羹。
乱世藏黄金,盛世藏古董,历史的规律不可违抗,古玩字画的价值必将大幅攀升。
杨建设绝不会错失这一机遇,而原始资本的积累成了当务之急。
他果断拿下重要项目,不容他人推辞。
面对熊初一的犹豫,杨建设给出了自己的理由:“熊叔,我提供的不仅是商品,更是我的诚意。
前线同志需要支持,这点心意我还是负担得起的。”
熊初一认真注视着杨建设,被他的真诚打动。
他深知外界对杨建设手艺的高度评价,“民间厨王”绝非虚名。
杨建设制作的甜点零食在特定圈子里广受赞誉,品尝过的人无不认可。
他的声望节节攀升,甚至有人猜测,连仿膳房的大师也未必胜过他。
熊初一暗自思忖,若杨建设转行到仿膳房,定能有所成就。
然而现实证明了他的推测错误。
他感叹道:“建设的名声已经传开了,这是好事。
他的甜点让人信赖,过年送礼,既有里子又有面子。”不过冷静下来,熊初一不禁担忧:若一人分配一斤,总量达两百多斤,建设三天内如何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