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初一顿时惊呆了!
杨建设突然明白了过来,他忍不住苦笑。
“熊叔,您对我的能力估得有点高了。”
“这话咱俩私下说说就行,可别往外传。”
“咱们就算是**关系,也经不起这种谣言。”
那时几乎所有的单位都是国营的,私营企业几乎没有,只有少数几个个体小商贩存在。
私人作坊经营容易出问题,杨建设身为**处时令瓜果科科长,掌管采购大权,还是四个大棚的建造者。
他想把大棚里的东西供应御膳房,还得特批。
换了别人更不可能。
杨建设在这方面一直很谨慎,即便面对熊初一也不例外。
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但破坏却轻而易举,这一点杨建设始终留意。
熊初一意识到自己失言,便不再提起此事。
杨建设解释道:
“熊叔,清单上的东西我都能搞定,而且价格也都核实过。”
熊初一瞪大了眼睛。
“你小子别糊弄我!”
他指着清单一项项念出:
“肥膘猪肉十斤,五花肉五斤,猪头肉五斤,内脏十斤!”
“花生油五斤!点心十斤!海虾一盘!花甲一盘!公鸡两只!鲤鱼两尾!黄花鱼十斤!鸭子两只!韭菜两斤!黄瓜五斤!花生十斤!西红柿五斤!西瓜一个!煤球二十斤!面粉二十斤!玉米面二十斤!牛肉两斤!地瓜酒五斤!”
熊初一越念越激动,最后忍不住吐槽:
“这么多东西,五十块钱能买齐?”
杨建设肯定地点点头:
“没错!五十块钱足够!”
熊初一猛地站起身来:
“你可别糊弄我。”
“好,就算我的点心只算原料成本,那花生油呢?”
杨建设疑惑地看着熊初一:
“熊叔,您不知道我的大棚情况吗?”
嗯?!
熊初一猛地一愣,突然想起什么,立刻站起身:
“小子,你是说,这些东西大多是你大棚出产的?”
杨建设十分冷静,反而显得有些神秘:
“叶大爷从我这儿拿酒水的事,您应该也知道吧?”
“我以前种了不少花生和黄豆,主要是为了肥田。”
“我侍弄土地还算在行,收成不错。”
“后来就加工成了成品。”
所谓加工,当然是榨油。
杨建设确实设计了一台简易但实用的榨油机。
虽然纯度一般,但在如今已属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