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而从上到下都弥漫着一种很接地气的感觉,尤其是当你能融入进去就更显得如此。
衣着华贵、气场十足的王妃和公主,在私底下也是可以洗手做羹汤的老练鲍厨。
军装、王袍在身的亲王和皇子,在私底下也可以是蹲在街边灌冰豆浆的糙汉子。
这并不是说他们和普通人完全一样,或者说几百年的传承就不允许他们太“正常”了。
怎么形容呢......就是他们缺少其中一种多年沉淀下来的气质?或者说孤高姿态?
就像是昔年那些所谓的五姓七望,主导朝中事长达数百年,提起它们甚至比帝胄还有威慑力。
这些人,在其兴盛时光是报上名号出身,就足够像是爽文里面那般装叉了。
“吾乃某某某!陇西李氏子!”
在当时有多牛呢?
这么说吧,当时李唐皇族都自称出自陇西李氏。
还修了本《氏族志》将其列为第一等。
说自己出自陇西李氏,代入爽文里大概就是喊:“我出自龙王殿!”那样的感觉了。
当然,它们多半不是什么正常龙王,而是伪人文里的NT龙王。
动不动就:“你已有取似之道!”那种不明物种。
像这样一群天生的龙王,接地气是不太可能的,没有系统都能装叉那种。
当然,再怎么牛,它们也终究是“被刹就会似”的凡人,不是人形哥斯拉的真·龙王。
几百年的盘根错节,让那个解锁成就:“打进长安比考进长安容易”的落榜书生,照着《氏族志》直接使出N族剥离之术,才勉强刹干净。
它们的灭亡,算是给寒门子弟打通了晋升道路。
也基本给后世人写明了,这就是所谓“累世贵胄”们该有的诡样。
它们真的贵吗?
落榜生黄桑:都是只有一条命,哪里贵了?
(●ˇ?ˇ●)
“理论上应该是这样的。”
徐子宁有些僵硬地坐在位置上,看着岳母大人给朱审燊盛汤。
大明也传承了几百年,可是这老朱家怎么还能有股子人味儿?
难不成是明末刹光了腐坏基因,只留下还算好的传承下来了?
正应了那段名句:忽有狂徒夜磨刀,帝星飘摇荧惑高!
刹!刹车都刹不住的狠狠刹!刹尽天下豚猡子!
还有那位做得好一手猪肉炖菜的快递员小李。
唉?若真是徐子宁猜想的那样,这两位可就是大明能传承至今的大功臣口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