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览终于在数日后的第一天开幕。观众鱼贯而入,灯光、投影、音乐一一启动。
当人们走进“时间之心”的那一刻,空间仿佛不再是一间展厅,而成了一个不断膨胀、又随记忆坍塌的梦。音乐缓缓递进,忽远忽近,投影中浮现出破碎场景:老钟摆、奔跑的小孩、火车站的倒影、闪烁的数码时间轴。
观众纷纷驻足、沉默、甚至落泪。
林恩站在人群后,看向正沉静站在走廊尽头的邱白。那孩子一动不动,眼中像藏着整个宇宙的旧梦。
他们的视线对上。
林恩笑了下,没有说话,只伸出手指在空气中比了一个节拍的符号。
邱白点点头,嘴角扬起一抹极淡的笑。
——他们创造的不是一场展览,而是一段共同走过的、由碎片组成的时间。
————
展览进行到第三天,观众如潮水般涌入,几乎每个装置区都排起长队。校方十分满意,媒体也开始报道,有艺术评论人称这是一场“比梦更真实”的展览。
然而,在第三天下午,正当林恩坐在后台调整音频接口时,他的手,骤然停下了。
时间——在他眼前,猛地拧出了一道极细的裂缝。
不是什么具体的东西,只是一种被压迫得近乎隐形的扭曲感。那种感觉,就像一张面无表情的脸皮下,有什么正用力咧嘴狂笑。时间之力在这一刻震荡了一下,仿佛远方一座古老的钟楼,被什么看不见的东西轻敲了一记。
林恩低头,看了眼自己的腕表——分针明明没动,但他却听到了它跳了一下。
不对。
他立刻站起身,几乎是本能地走出后台,视线在展厅中穿梭。装置仍在运转,观众正常流动,一切如常。
然而,他的身体却比任何时钟都清楚:混乱的动力,在尝试挣脱时间的封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