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将正要反驳,崇祯抬手制止了他:"马爱卿说得有理。现代战场已经不同于以往,特别是面对后金这样的强敌,我们必须改变传统观念,学习新的作战方式。"
老将只好低头称是:"臣谨遵圣谕。"
崇祯又问:"那么,如何改进兵种协同呢?"
马世龙思考片刻,回答:"臣以为,可以从三方面入手:第一,制定详细的兵种协同作战条例,明确各兵种在不同战场环境下的职责和配合方式;第二,增加联合训练的频次,让各兵种指挥官熟悉彼此的作战特点和需求;第三,在讲武堂增设'兵种协同'课程,从理论上强化这一概念。"
崇祯连连点头:"好!这三点建议都很实用。传朕旨意,即日起实施马爱卿的建议,加强各兵种协同训练。"
"臣等遵旨!"众将齐声应道。
崇祯又转向总兵官:"除了兵种协同外,朕还有一个疑问。我军骑兵一直是短板,面对后金骑兵时常处于劣势。有何良策可以改进?"
总兵官拱手道:"回陛下,臣认为,我军骑兵虽然在数量和传统上不如后金,但可以在装备和战术上寻求突破。比如,为骑兵配备轻型火枪,增强其远程打击能力;或者组建'龙骑兵',即能骑马机动,也能下马作战的兵种,以灵活应对不同战场环境。"
"龙骑兵?"崇祯来了兴趣,"这是西方的兵种吧?"
"正是,陛下。"马世龙补充道,"西方的龙骑兵介于传统骑兵和步兵之间,他们骑马行军,提高机动性,但主要是下马作战,使用火枪和短刀。这种兵种特别适合我们,因为我们难以在短时间内培养出大量精通马术的传统骑兵。"
崇祯思考片刻,决定道:"好!朕准许你们组建一支试验性质的'龙骑兵'队伍,看看效果如何。如果成功,可以推广到其他部队。"
"谢陛下!"众将再次叩首。
演习结束后,崇祯站在高台上,向集结的"飞虎兵团"全体将士发表讲话:
"将士们!今天的演习让朕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大明军队的新面貌!你们不再是那支被后金骑兵冲垮的旧军,而是一支能与任何敌人正面交锋的新型劲旅!"
"朕知道,这几个月来,你们经历了极其严酷的训练和考核,有人受伤,有人被淘汰,但留下来的,都是真正的精兵强将!"
"不久的将来,你们将被派往辽东前线,与后金决一死战。朕相信,凭借你们的训练、装备和勇气,一定能够战胜敌人,收复失地,为大明争光!"
"大明的未来,就掌握在你们手中!朕以你们为荣!"
"陛下万岁!大明万岁!"数千将士齐声高呼,声震云霄。
崇祯满意地点点头,转身离去。他知道,通过这一系列的军事改革和训练,一支真正能与后金八旗抗衡的"新明军"正在成型。这支军队,将成为他手中最锋利的宝剑,为大明开创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