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信息让云渺的神经瞬间绷紧。死者家属为什么会指名让她为杀害自己亲人的嫌疑人辩护?
「你先回去休息吧,明天庭审还需要你做好准备。」云渺微笑着说。
「您也早点休息,别又熬到凌晨。」助理担忧地看了她一眼,轻轻带上了门。
云渺翻开卷宗,陈岩案表面上是再明确不过的误杀:酒后争执,一时冲动,推搡间对方头部撞击桌角死亡。
证据链完整,唯一值得讨论的似乎只有量刑轻重。但十年的法律生涯告诉她,表面越是无懈可击的案子,内部往往越是漏洞百出。
她迅速翻到死者照片,目光在那一刻凝固了。
三十五岁的男性,西装革履,面容平静,看起来像是任何一个普通的中产阶级。但照片背景墙上挂着的那面钟让她如坠冰窟——指针停在11:08的位置,钟面周围环绕着一个特殊的图腾标志。
就是这个。她噩梦中反复出现的符号。
十年前那个案件中的同一个标志。
云渺的呼吸微微一滞,指尖不自觉地攥紧了文件边缘,在纸上留下了一道微小的褶皱。
他们找到我了。这个念头如闪电般划过她的脑海。
她迅速翻到死者背景调查,眼睛扫过资料:「李明,35岁,某金融咨询公司中层管理......」表面上看没有特别之处,但这家公司的名称为何有一丝熟悉?
她在电脑上快速搜索,公司注册信息显示成立不过三年,但背后的资金流向却极为复杂,像是刻意设计的迷宫。
更可疑的是,公司地址位于她父亲曾经任职的警区范围内,就在那个十年前发生过连环杀人案的街区附近。
云渺将陈岩的照片与资料放在一起比对。三十二岁,IT公司程序员,无犯罪前科,性格内向,同事评价为「不善交际但工作认真」。
案发当晚与死者李明在酒吧偶遇,因言语不和发生争执,酒后冲突升级导致意外。监控录像显示陈岩确实推了李明一把,后者失去平衡撞上桌角。
但有几处细节让云渺格外在意:陈岩的社交媒体显示他几乎从不饮酒,为何那晚会酗酒至醉?监控显示他们似乎是初次见面,为何会发生激烈争执?
更关键的是,法医报告中提到死者伤口虽然与桌角形状吻合,但伤口深度与撞击力度不符,伤口边缘过于整齐,像是被锐器造成,而非钝器撞击的典型特征。
窗外雷声轰鸣,闪电瞬间照亮了办公室。云渺抬头,雨水顺着玻璃流淌,恍惚间她看到十年前那个雨夜——他们在相似的雨中告别,她站在屋檐下,他却已走入雨幕,背影被逐渐吞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