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在干什么呀?”老者好奇问道。
“爷爷,我们在演电影呀!”小彤回头,“你不知道吗?网上全是这个画面,超级火!”
“电影?”老者眉头微皱,“外国的?”
“对呀,就是那个《泰坦尼克号》,超感人,我们班好多同学都在看视频模仿呢。”小宇补充。
老者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思索。
他没有斥责孩子,而是默默地转身,回到了屋里。
坐回书桌前,他望着那篇关于传统文化的文章,良久无言。
为什么孩子们会为一部外国电影如此着迷?
为什么他们的情感共鸣,来自一个遥远的西方爱情故事?
难道我们的文化、我们的电影,就不能讲出一个让孩子记一辈子的故事吗?
他忽然想起曾经读到的一句话:“文化的传承,从不是灌输,而是点燃。”
而这一刻,他仿佛看到了一把火,在心里悄然点燃。
——我们也该有属于我们自己的杰克与露丝。
——也该有一部华夏作品,讲我们的故事,讲我们的爱与信仰,讲属于华夏儿女的浪漫与壮烈。
老者目光一凝,拿起笔,郑重写下一个字——“提案”。
他的目光,穿过书桌与纸笔,仿佛望向更远的地方——一条属于华夏文化崛起的星辰大海。
……
国庆七天结束后的第一天。
央台内部紧急召开了一场高规格会议,主题是:“关于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实践路径。”
据说,这场会议的直接起因,来自体制内一位德高望重的大领导老者。
他的孙子孙女在电影院观看《泰坦尼克号》后,竟在家中连续几天模仿船沉时的情节,沉浸其中、津津乐道。
老者感叹道:“为何国外的影视作品如此打动人心?我们自己的文化瑰宝,是否也能以新的形式焕发光彩?”
于是,这场会议便迅速召集展开,现场座无虚席,气氛庄重而紧张。
会议室内,众多媒体文化人你一言我一语,探讨如何将传统文化真正“活”起来,走进大众尤其是年轻人的心中。
康导也在其中。
如今的他,在央台内部已是举足轻重的人物。
追溯其崛起的节点,便是他主持那档“百大高校歌唱比赛”时,首次发现并力捧了苏灿。
自那之后,康导与苏灿的合作便如影随形,密不可分。
随着苏灿一路走红,登上国内外无数顶级舞台,康导也凭借其前瞻眼光与深度参与,声望水涨船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