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两夜几乎没停,中间只在一处僻静的溪流旁休整了四小时。
"时间紧,都别磨蹭。"老徐咬着烟头,眯着眼看地图,"这两天走土路,官道上说不定有眼睛。"
考察名单上有三个备选地点,都是边境线附近的偏远村寨。
第一个位于老挝北部深山,地形与金三角营地相似,但更加闭塞;
第二个靠近湄公河支流,水路方便却靠近县城;
第三个则在泰老边境,一个叫禄纳的傣族村寨。
第三天下午,近四点,卡车驶过一条泥泞小道,两侧是稀疏的橡胶林和被砍了一半的柚木树桩。
树底下,几个放牛的孩子晃动着野草棍,赤脚踩在红土地上,好奇地盯着我们的车。
黑瘦的小脸和凸起的肚子,营养不良的典型迹象。
"到了,禄纳村。"阿宝指着前方。
村子依山而建,呈扇形散开,地势自西向东缓缓降低,最后到达一条约三十米宽的河流。
从高处俯瞰,地势呈现一个完美的防御态势——三面环山,一面临水。
四十多间茅草顶的高脚屋零散分布,大多已有些年头,木柱被白蚁蛀空,看上去摇摇欲坠。
唯一像样的建筑是村中央的一座公共停尸房,四根红色木柱支撑着铁皮屋顶,顶部放着几个褪色的木雕,可能是某种傣族图腾。
"地形不错,"王猛下车后立即开始计算,从背包里掏出指南针和测距仪,"这种三面环山的地形,防御指数高,修几道围墙就是固若金汤。''
''南面河道宽三十米左右,水不深,旱季可能断流,但挖深水槽可解决。北面山峦起伏缓,可以开辟紧急撤退路线……"
阿宝没等他说完,已经走向一个立在树荫下吸烟的老人:"村长,老板请你过来一下。"
村长是个六十多岁的老挝傣族人,穿着一件发黄的格子衬衫,扣子少了三颗,露出干瘪的胸膛。
脚上的塑料拖鞋开裂,用铁丝勉强固定,右脚拖鞋甚至少了前半截,大拇指直接踩在地上磨出了厚茧。
他走路一瘸一拐,但不是伤残,而是身体长期缺钙导致的骨骼变形。
"欢迎,欢迎。"老人用蹩脚的泰语招呼,嘴里含着一口黄牙,咧嘴笑着,露出一边发黑的牙龈,"你们找地方做生意?住我家,住我家。"
通过阿宝的翻译,村长带领我们参观了整个村子,这过程用了不到二十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