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天亮前会送到你书房。”白媚媚语气不容置疑,“至于开王?一个半截入土的老王爷,能奈你何?记住,我们是轮回宫的人。你若不照做,或者敢耍花样……”她的簪尖在白崇明脖子上轻轻划了一下,“你,还有整个白家,就等着给轮回宫的怒火陪葬吧!轮回宫的手段,想必你也听说过一二?”
“轮回宫?!”白崇明彻底瘫软了,巨大的恐惧攫住了他。他知道,自己已经没有选择。
……
翌日,承天殿。
气氛一如既往的凝重。空气里弥漫着无形的硝烟。
皇帝高踞龙椅,冕旒后的目光带着惯常的审视与不耐。
丞相李广安主持着朝议,声音四平八稳,却暗藏机锋。
首先议的是吏部最近闹出的乱子。
关于女官员的晋升调配,出现了明显的任人唯亲和程序黑箱操作。
赵文博作为吏部尚书,脸色有些难看,被李广安不轻不重地点了几句,责令其限期整改,务必“公正严明,杜绝私相授受”。
赵文博躬身应诺,但眼神扫过对面常家、白家、吴家那一片时,明显带着不满——这些世家可没少往里面塞人。
接着是北境军情。
皇帝宣布,天重国遣使来议和,大军出征暂缓,令兵部、鸿胪寺,还有礼部做好接待准备。
兵部尚书常文渊立刻出列,表示兵部已着手准备,并趁机提出需要额外拨付粮草军械费用,以备不时之需。
户部右侍郎常青也立刻帮腔,强调国库虽紧,但军备不可废弛。
户部郎中赵文澜立刻站出来反驳:“常侍郎此言差矣!南疆盐税亏空尚未查清,各处赈灾款项捉襟见肘,北境既已暂缓动兵,军费开支自当从紧!岂能再行靡费?臣以为,当务之急是严查南疆贪墨,充实国库!”
“赵郎中!”兵部左侍郎周勋立刻出列,声音洪亮,“南疆之事自有钦差查办!北境关乎社稷安危,天重国使者来意不明,焉知其不是缓兵之计?兵者,国之大事,存亡之道!岂能因小失大,因噎废食?若因粮草不济,导致边关有失,这责任,你赵郎中担得起吗?!”他话里话外,直指南疆盐税亏空与兵部某些人脱不了干系,是“小”,北境军备才是“大”。
“周侍郎此言,莫非是说南疆数万百姓生计、国库根本是小事?”吏部尚书赵文博冷冷接口,矛头直指周勋背后的刘家、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