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天气晴朗,让所有人安心不已,这也可以证明一点,就是宋青书受上天眷顾。
宋青书也是这么想的,毕竟穿越过来的,也是天命之人。
而且有刘伯温这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大才亲自挑选日子,还能怎么差?
没看历史上老朱登基的时候,应天一带已经持续雨雪多天,天气阴冷恶劣,结果等到了登基当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积雪消融。
可以说全靠了刘伯温推演气象的功劳,不过宋青书登基的日子是刘伯温三个月前定下来的。他再怎么能也不可能算明白三个月之后的天气。
只因为这时候并不是寒冬腊月,雨雪天气的概率很小罢了。
当所有工作准备就绪后,在登基前数日,宋青书率文武百官,于圜丘进行斋戒,同时布置皇宫正殿奉天殿,准备龙袍、御玺、仪仗等物。
登基当日清晨,宋青书来到应天城外钟山南麓的圜丘坛举行了祭天大典。
虽然说是要去武当山进行封禅大典,但是也不能祭天也跑那么远,所以这两件事还是分开来做了。
当宋青书身着十二章衮服,在祭坛前恭敬跪下,双手捧着写有祭文的黄绫,诵读祭文,宣告宋青书自己顺应天意取代元朝,建立大明王朝,祈求上天庇佑。
祭文的大致意思其实就是告诉天上的神仙,如今地上的国家换新CEO了,以后就看新皇帝当家管的好不好。
祭文读完之后,宋青书将黄绫投入火盆中,算是烧给上面的神仙,让他们看看。
随后宋青书返回皇宫,祭拜皇室先祖,告知基业已成。
而被封为太上皇的宋远桥坐在上面很不自在,还好多年的掌门生涯,让他还能稳重的待在座位上,接受宋青书以及文武百官的叩拜。
随后就是宋青书身着衮龙袍,登上奉天殿宝座,文武百官按照品级排列好,行三跪九叩大礼,齐声高呼三声万岁。
身为丞相的刘伯温捧上御玺,交给了宋青书,象征着皇权正式交接。
此时身在大都皇宫中的元顺帝看着原本盛有御玺的木匣,正在独自神伤。
一个半月之前,宫中御玺失窃,元顺帝就大发雷霆,命令士兵尽快寻找,结果怎么都找不到。
前些日子听说南面的宋青书建国称帝,手持正是元顺帝自己丢的那枚御玺,元顺帝更是恐慌了好久。
江山丢了,御玺也丢了,下一个该丢什么了?是不是要轮到脑袋了?
为此元顺帝不敢在下旨催促汝阳王发兵平叛,只让其好好守住黄河北岸,绝不可让明军度过黄河一步。
同时加大了皇城内外的防卫工作,再也不想让人偷偷溜进皇宫之中……
当宋青书接过御玺之后,当即颁布了诏书,内容包括定国号为大明,年号为洪武,定都南京。同时安抚百姓,出台一系列安民措施,以安民心。
这里面宋青书与其他皇帝不同的是,在诏书之中,宋青书没有提赦免罪犯这件事。
别的皇帝遇到什么大事都会来个大赦天下什么的,彰显自己的气度。
可偏偏宋青书没这么做,宋青书觉得,既然有罪,那就得受罚,不能因为自己登基了,就把那些罪犯都放出来,这对被害者不公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