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李家却对此只字未提,这着实让易传宗心中泛起一阵失落与无奈。
回想起当初救助李家的情景,易传宗内心五味杂陈。爷爷和他不仅慷慨解囊,赠予钱财,还精心筹备了金银首饰与驴车,用以搬运物品,甚至不辞辛劳地找人护送他们前往鄂豫省交界处。
他自觉为李家尽心尽力,所做之事不可谓不多,可并非是贪图秀芝或李家给予多少物质回报,仅仅是期望他们能展现出最起码的感恩之态。
但如今看来,他们似乎全然忘却了爷爷的恩情。爷爷已逝,他们却只念念不忘当初提及的要将秀芝许配给他一事,可当时爷爷和他皆未应允啊!
遥想三四十年代,那是个战火纷飞、局势错综复杂的动荡时期。各方势力盘根错节,日寇肆虐、民党统治、外国势力渗透,他和爷爷属于组织地下工作者,在各个城市开的医馆,就在这重重势力的夹缝中艰难存续。
爷爷凭借着精湛绝伦的医术,不知拯救了多少人的性命。
当时,不少家庭,无论贫富,因重男轻女观念作祟,都有意将家中女孩许配给爷爷或易传宗。
但爷爷始终坚守原则,他常言,待易传宗长大成人,应寻觅一位虽不必门当户对,但至少能与他心意相通、交流无碍的女子为妻。
易传宗自幼在爷爷的悉心教导下成长,爷爷对他的培育堪称用心良苦,恰似古代的严苛教养方式,《史记》《诗经》《楚辞》等经典文学,以及君子六艺,皆要求他广泛涉猎、融会贯通。
往昔的爷爷与如今记忆中的爷爷,在对他的教导与期望上,始终如一。前世他并未成婚,而此次却在这般境遇下步入婚姻。
起初,易传宗觉得秀芝姐在政治立场上并无不妥,她长相端庄秀丽,虽说未曾接受过太多教育,但想着她能操持好家中事务,成为自己坚实的后盾,倒也不失为一桩美事。
然而,今日成婚之后,他的想法悄然生变。他忧心两人不仅在思想交流上难以契合,更害怕在人情往来方面出现纰漏。
就拿今日同学、师兄、师姐以及领导送来的礼物来说,对于寻常家庭而言,这些礼物堪称价值连城,几乎等同于一个普通家庭一年的收入总和。
但秀芝姐以往的生活圈子与之截然不同,他担忧两人在应对人情世故时难以协调一致,如此又怎能稳固好家庭的大后方呢?这份隐忧在他心中愈发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