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张氏点头应道:“好的,东旭。一会儿就跟易中海说,让他明天想办法把你调过去。
东旭,我可跟你说,调过去之后,可不能再吊儿郎当、偷奸耍滑了。这次要是拜了新师傅,可不像易中海。
咱们跟易中海在一个院里,他又和你爹是好朋友,还想着你以后给他养老,所以咱们之前还能稍微拿捏拿捏他。
但就算这样,易中海也没怎么给咱们出过钱,也就是出出主意而已,对吧?
这次拜师傅可不一样,得事事小心,得像伺候爷爷一样伺候着,人家才肯教你技术。”
贾东旭回应道:“妈,我知道。换了师傅,可不是易中海,我也就没资格任性了。我也该长大了,得懂事了,不能再靠着爹留下的人情肆意挥霍,不然以后怎么办呢?”
秦淮茹笑着附和:“嗯嗯,妈,东旭说得对。东旭现在成了咱们贾家的一家之主、顶梁柱。咱们以后好好辅佐东旭,咱家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贾张氏坐在那儿,满脸忧愁地说道:“易中海还真是狠心呐,说不要东旭这个徒弟就不要了。我倒要看看,他以后指望谁给他养老?指望东院那个姓易的吗?
虽说看着有那么点相似,可长得相似的人多了去了,哪能就轮到他呀?还说什么五百年前是一家,真能指望得上人家吗?
他巴结东跨院的,把人家当侄子一样对待,到时候人家升官走了,看他还能有啥好日子过。”
贾东旭一听贾张氏这么说,着急地说道:“妈,您可不能说这种话,要是让东院的或者易中海听到了,又得生出是非来。
而且东跨院的人和易中海可不一样,易中海看在我爹的面子上,才不跟咱们过多计较。
但东跨院的人在街道办工作,那可是咱们的衣食父母。您怎么能这么说呢?以后凡是沾到东跨院的事儿,不管好坏,都不许说,只能说他们的好话,半句坏话都不能讲,您听到了,妈?”
贾张氏见儿子急赤白脸地数落自己,赶忙说道:“好好好,贾东旭,我知道了,我再也不说东跨院的事儿了。”
贾东旭紧接着又严肃地说:“淮茹、妈,你们都给我记好了,只要是和东跨院有关的事儿,哪怕是一句似是而非的话都不能说。
咱们平头老百姓,可斗不过当官的。要是和院里其他人起了矛盾,妈,我还能去赔礼道歉,人家看在我从小在这儿长大的份上,也不会过多计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