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一本地看。
一个一个地找。
于是,在国家图书馆那安静得只剩下呼吸声和翻书声的古籍阅览室里,便多出了一个身影。
一个瘦弱、苍白却又眼神执拗得像一头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犟牛的身影。
她每天都是第一个来,也是最后一个走。
她不看那些流传千古的经典名着。
也不看那些被无数人研究和解读过的赫赫正史。
她只看那些被堆放在最偏僻、最无人问津的角落里,那些早已落满了灰尘甚至连书页都已残破不全的——野史、杂谈、地方志以及一些被正统史学家们斥之为“荒诞不经,子虚乌有”的“神怪志异”类的孤本和残卷。
她的搜寻方式也很“怪异”。
她不像其他的读者那样去细细品读书中的内容。
她只是以一种近乎“扫描”的速度一目十行地快速翻阅着。
她在寻找。
疯狂地寻找。
寻找那些能与她记忆中产生共鸣的关键词。
“大周”……
“景明”……
“杏花村”……
“沈炼”……
“金福薯”……
她就像一个在大海之中寻找一根失落了的绣花针的痴人。
渺茫而绝望。
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
她翻过的书早已堆积如山。
她的手指被那粗糙的古籍纸张磨出了细密的血口。
她的眼睛因为长时间注视着那些模糊不清的繁体小字而变得酸涩刺痛。
但她一无所获。
所有她翻阅过的史料都在用一种沉默而坚定的方式向她重复着那个冰冷而残酷的事实——
没有“大周”。
没有“沈炼”。
没有她那波澜壮阔的十几年。
……
图书馆的管理员是一个即将退休的、戴着老花镜的慈祥大妈。
她很快便注意到了这个每日都如同“幽灵”一般准时出现的怪异女孩。
她看着女孩那日渐消瘦的脸庞和那双越来越空洞却又燃烧着一簇不灭火焰的矛盾眼眸,心中充满了不解和同情。
“小姑娘,”终于,有一天,在大妈准备关门清场的时候,她还是忍不住走到了依旧埋首于故纸堆中的林晓晓面前,轻声问道,“你每天都在这里找什么呢?”
林晓晓缓缓地抬起头,看着眼前这位陌生的却又眼神充满了善意的老人,嘴唇动了动却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她该怎么说?
说她在寻找一个失落的王朝?
说她在寻找一个不存在的爱人?
说她在寻找自己那被全世界都否定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