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臣服后,经过讨价还价,最终割让了十三个城池给秦国,秦军顺利接收了中牟等城邑。蒙骜大军则奉命屯驻于韩魏边境。
此时,远在新郑的李斯一面督办韩国所割城池的交割事宜,确保秦国顺利接管,一面则深思此番出使之全局,以及对列国未来格局之影响。
棘原一役,魏将廉颇虽最终退兵,然其一度挫败秦军偏师,更重要的是,魏国出兵助韩抗秦之举,已然触碰了秦国的战略底线。若对此不加以明确回应与惩戒,恐未来秦国再行征伐,其余山东诸国亦会视魏国为先例,纷纷干涉,平添变数。
思虑既定,李斯遂修书一封给相邦吕不韦,将此番伐韩总结与后续方略详尽阐述,尤其点明了对魏国需采取的策略。他于信中写道:
“韩国既已纳土称臣,然魏国无故兴兵,干涉秦韩邦交,助韩顽抗,致我王师有所伤损,此例断不可开。
斯以为,当此之际,蒙骜将军大军尚在韩境之东,可相机行事,明正典刑,问罪于魏。或取其河外一二城邑,以为薄惩,使其知晓干预秦国大政之后果。
如此,非但能进一步削弱三晋实力,更可借此离间韩魏,使两国心生芥蒂,日后难以同心协力,共抗王化。此举既能显大秦天威,亦可为后续经略山东扫清障碍。”此信写毕,李斯即遣心腹快马加鞭,星夜送往咸阳相邦府。
咸阳,相邦府中。吕不韦虽然近期神态萎靡,但是还是第一时间展阅李斯自新郑送抵的加急密信,细读之下,尤其看到“问罪于魏,离间韩魏”之策,不禁抚掌赞道:
“李斯此子,虽身处新郑,然其谋已达庙堂之上,深合老夫之意!”
他当即对甘罗道:“李斯所言极是。韩国之事方了,魏国之举不得不察。若不敲打,他国必将效仿。”
数日后,蒙骜接相邦命令,遂以“魏国无故出兵,干涉秦韩邦交,助韩顽抗天兵,致秦军将士伤亡”为由,突然挥师东进,猛攻魏国河外之地。
魏王得知秦军入侵,又惊又怒。朝堂之上,龙阳君率先发难:
“大王!此祸皆因信陵君与那廉颇当初执意为韩国张目,强出风头所致!如今韩国倒好,割地献城,一走了之,独留我大魏替其承受秦人雷霆之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