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李斯身上,看他如何应对这泰山压顶般的诘难。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李斯非但没有动怒,反而缓缓站起身,整了整衣冠,对着王齮,郑重其事地躬身,行了一个大礼。
“左庶长之言,振聋发聩!斯,受教了!”
他抬起头,神情无比严肃,沉声道: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左庶长以长平血教训警醒于斯,此乃爱国之赤诚,护军之深情,斯,敢不敬听!”
这一番操作,直接把所有人都看懵了!王齮更是愣在当场,他准备好了一肚子的雷霆痛斥,却仿佛一拳打在了棉花上。对方非但不反驳,反而上来就给他戴了一顶“赤诚爱国”的高帽,还引用兵家圣典《孙子兵法》来赞同他的观点,这让他后续的话怎么说?
李斯直起身,目光扫过堂上神色各异的众将,声音陡然拔高:“敢问左庶长,昔日赵括之败,其根源,当真在于‘谈兵’吗?”
不等王齮回答,李斯自问自答,声音铿锵有力:
“非也!其失,不在于‘谈兵’,而在于‘谈错兵’!在于其‘庙算’之失!
《孙子兵法》有云:‘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
赵括之败,正是败在‘庙算’不明,败在狂妄自大,不知己,亦不知彼!”
他向前一步,目光如炬,直视王齮:“而斯今日所献‘义兵’之策,正是‘庙算’!
算的,是天下人心之向背!算的,是六国百姓对暴政之厌弃!算的,是我大秦一统天下之天命所归!”
他猛地一挥袖,声如洪钟,响彻整个大堂:“左庶长与诸位将军,皆是沙场宿将,精通兵法。请问,孙子‘五事七计’之中,何者为首?”
众将一凛,下意识在心中回答:道!
李斯的声音仿佛带着魔力,替他们说了出来:“是‘道’!
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我之‘义兵’,正是为了修此无上之‘道’!让天下之民,与我大秦同意!让魏之卒,闻我王师之名,便知是救民于水火之仁义之师,从而战心自溃,望风而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