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县渠氏原籍上党长子县。明洪武年间定居祁县城内。到第九世时,开始在祁县城内开设铺面,创立字号。到十七世源字辈时,成为家财万贯,富甲一方的巨商。于是,便在祁县城内大兴土木,置地建房,营造了一大批精美绝伦的建筑。到清末民国时,渠氏家族的房产遍及祁县古城东部,被人称为渠半城,整个建筑群总面积达2.36万平方米,有40个院落。现存渠家大院仅为渠氏家族建筑的一部分,距今近300年历史。
渠家大院主院是里五外三进式牌楼院,一座10余米高的木制牌楼高高耸立,设计精巧、工艺精良。
晋商为近代一大商帮,执清朝经济之牛耳200多年,1-4展室的主题就是“晋商纵览”。在渠家大院博物馆1号展室里,首先可以看到“清代晋商”和“主要商路图”,从中可知晋商的商业活动范围遍及全国,远涉俄罗斯、东欧等地。此外还提到了边境互市。2号展室主要从晋商崛起、战略转移、边商转为内商、会馆、走向全国为线索,详细地说明晋商是如何从崛起又走向繁荣的。以祁县渠家来说,渠氏原籍为上党长子县,明朝时先祖渠济经常往返于祁县上党之间倒贩土特产,利用两地价格差异,从中赢利,天长日久,有了点积蓄,便在祁县城内定居下来。他的儿子仍以小贩小卖为谋生手段,随着买卖的日渐兴旺,渠家逐渐富裕起来。 到第9世时,家道初步呈小康景象,结束了摊贩生活,始设铺面,创立字号。第14世渠同海由“走西口”经商致富,独自开设了“长源厚”字号。第15世渠映满又增设了长源川、长顺川两个大茶庄,从两湘采办茶叶,再经销到各地。以16世渠长瀛时,又开始在长江流域贩运食盐,到这个时候,渠家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商业资本。到第17世“源”字辈时,渠氏商业进入了黄金时期,达到了辉煌的顶点。
第9-16展室就设在这个大院内,展品的主题是“巨商大贾”。在第 9展室里,列举了晋中各地的巨商大贾,比如介休侯家和范家,祁县乔家和渠家,太谷曹家,沁水柳家,平遥李家,灵石王家,榆次常家。渠氏家族中较为显赫的人物是渠源潮、渠源浈、渠源淦、渠本翘和渠晋山。渠源潮、源浈和源淦是亲叔伯兄弟,分别称为“田喜财主”、 “旺财主”和“金财主”。源潮虽为富家子弟,但不喜奢华,持家严谨,自奉俭约,生性宽厚,乐于助人。源浈自幼读书时就非常聪明,后来在经商中也是公认的高手,经商一生几乎没有赔累亏损,而且有这样一句话“旺财主,有眼力,赚钱不钻钱眼子”。渠源淦却和他们不一样:是一个标准的纨绔子弟,他喜好戏曲,承办了 “上下聚梨园”,是晋剧历史上第一个字号班。
从主院出来的两侧是统楼院,内设第17-21展室,在这里展出的是“商界盛事”。在第17展室反映的是开市的场面,非常热闹,还有一首晋商生财有道歌。第18展室说明的是学徒与薪金、银股与身股等情况。第19展室里反映的是庙会盛况,还有行祖,如木工祖师爷鲁班,药王孙思邈、酒仙杜康等人。第20展室是国标简介,还有反映唱戏台的盛况。前面说到创办了“上下聚梨园”的渠源淦,他喜好声色犬马,“性挥霍,万千金随后立尽”,一份家当踢了个干净。他不惜重金,聘请各地名角。为了提高技艺,特把聚梨园分为上下两班,上班重在研究改革与演出,下班以培养童伶学艺为王,他们在住宅内修建了一个戏台,现仍保存完好。据考证有戏台的民宅在山西省仅渠氏一家。聚梨园上演的剧目很多,有大家熟悉的《打金枝》《忠报国》等,都是他们的拿手好戏,久演不衰,可以说,聚梨园的成立,使中路梆子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第21展室陈列的有龟龄集、定坤丹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的奖状,此外介绍了广开药店的沿革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