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都市小说>宿缘之命运> 第326章 出游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26章 出游(2 / 2)

法兴寺原址的平面布局形式雏形定于唐代,并经宋、元、明、清各代多次修缮增建,清代的一次竟用十三年之久。但漫长的历史中常遭损毁,山门不知何年已荡然无存。“后魏建修知创始,大唐完构夏更新。兴废几经春”这就是对法兴寺历经沧桑的真实写照,新修的山门是依照遗址尺寸而复建的。进入山门后对称地立于东西两侧的是关帝殿和迦兰殿。关帝殿三间,为明清两代风格,内供奉关帝神迦兰殿为新增的建筑。穿过两殿位于中轴线上的便是舍利塔。

此塔在法兴寺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据记载唐咸亨四年(公元673年),唐高祖第十三子郑惠王李元懿做潞州史时曾到法兴寺观光,他看到这里风景壮丽便大施钱财扩建亲自主持建造了这座石塔。将自己珍藏的37颗舍利子和大藏经赠送给寺院,并被保存在这座石塔之内。他主持建造的石塔,虽经千年风吹雨淋,至今仍完美无缺,矗立如故。该塔外形似塔非塔,似殿非殿我国现存古塔中这是绝无仅有的。舍利塔通体用砂石板构造,平面为正方形,外形呈重檐楼阁式,内部构成四方藻井,四角为攒尖宝珠顶。下层内槽,四壁有壁画,宝顶藻井内浮雕精美,壁画人物形象端庄,全塔造型十分精致。当年建塔时正逢佛教臻于极盛的唐代,郑惠王赐予舍利子和大藏经更造成深远影响,后人都把此地称作福地。

舍利塔后,前殿之前有一座燃灯塔。燃灯塔隔柱上刻有“唐大历八年清信士董希璇于此寺敬造长明灯台一所”之句,所以人们又叫它石雕长明灯。全部为石雕,形制美观,雕工精细,反映出唐代的石雕艺术水平。国内现存唐代石灯塔仅有三个,法兴寺这盏石灯造型最精巧,雕刻工最细,保存最完整,被誉为古石雕的珍品。

前殿,又叫园觉殿,是寺内最大的建筑,建于宋元丰三年。殿高约8米,石门框,格扇窗、骨架全为石柱、木柱支撑,斗拱肥硕,飞檐腾空,气势非凡,雄浑庄重。顶为六架椽悬山顶,五脊六兽。前檐青石墙上雕有动物、莲花图案,刻工细致,生动有力。殿内的18簿佛像多为宋代泥塑。殿中石砌一“凹”字佛台,中放释迦佛像高约3米,端坐方形莲台上。左有为文殊、普贤菩萨列座。台前分站两尊护法金刚。南海观音则与释迦佛像背向而坐。两边靠墙竖着12尊圆觉像,或裸露上身,或披衣裸,面庞圆韵,高髻秀眉,神态庄重俊逸,服饰色彩柔和,衣纹起伏流畅富有韵律感。特别是一手托腮作思考状的圆觉像,神情溢于眉梢,流于眼角,造型优美逼真。

“石殿”,通体以砂石板砌成,塔平面呈回字正方形,每边长8.8米,安拱形石板门,重檐楼阁式,塔檐叠出三层,内部构成四方藻井,上面四坡施檩椽,斗栱支檐,四角攒尖宝珠顶;下层内槽可绕行一周,四壁壁画,人物形象端庄,服装色彩深沉。整个建筑的外形似塔非塔,似殿非殿,这在现存的古塔中是独一无二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