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都市小说>宿缘之命运> 第331章 出游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31章 出游(2 / 2)

康熙四十三年因皇帝西巡路经平遥,而筑了四面大城楼,使城池更加壮观。平遥城墙总周长6163米,墙高约12米,把面积约2.25平方公里的平遥县城一隔为两个风格迥异的世界。

平遥县衙坐落于平遥古城中心,始建于北魏,定型于元明清,保存下来最早的建筑建于元至正六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整座衙署坐北朝南,呈轴对称布局,南北轴线长二百余米,东西宽一百余米,占地余平方米。平遥县衙作为国内现有保存完整的四大古衙之一,也是全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县衙。县衙整个建筑群主从有序,错落有致,结构合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第十一世班禅莅临县衙考察时欣然题词:“平遥县衙古衙之最”。

日升昌票号成立于清道光三年,由平遥县西达蒲村富商李大金出资与总经理雷履泰共同创办。总号设于平遥县城内繁华街市的西大街路南,占地面积1600多平方米,用地紧凑,功能分明,是国内民族银行业的先河,一度操纵十九世纪整个清王朝的经济命脉。其分号遍布全国30余个城市,远及欧美、东南亚等国,以“汇通天下”着称于世。

文庙即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平遥文庙位于平遥县城内东南隅,始建于唐贞观初年,其大成殿为金大定三年重建,至今保持原貌,是我国现存各级文庙中历史最久的殿宇。平遥文庙坐北向南,规模宏大,规制齐全,成为平遥古城的主要文物旅游景点之一。

清虚观是古城内最大的道观。按照道东佛西的传统布局安排,坐落于东大街东段路北。清虚观始建于唐显庆二年,原名太平观,宋治平元年改为清虚观。元初改名为太平兴国观,后又易名“太平崇圣宫”,清代时复称清虚观。历史沧桑,人世变迁,岁月的流逝使这里的许多道教偶像所剩无几。后清虚观被开辟为平遥县综合博物馆。

平遥城墙,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为夯土城垣。明洪武三年重筑,由原“九里十八步”扩为“十二里八分四厘”(6.4公里),变夯土城垣为砖石城墙。明清两代先后有二十五次维修,城墙平面呈方形,周长6162.7米,高10米,垛堞高2米,顶宽3—5米,墙身素土夯实,外包青砖,内墙砖砌排水槽77个。墙顶外筑2米高的垛口墙(又称挡马墙)取孔子弟子、贤人之数,设垛口3000个,敌楼72座,内砌女儿墙。四隅角楼四座,东城墙上有点将台,东南角城顶上筑奎星楼和文昌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