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都市小说>宿缘之命运> 第334章 云岗(下篇)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34章 云岗(下篇)(2 / 2)

第十五窟(万佛洞)四壁齐耸,千佛排列,直达窟顶,俗称万佛洞。洞窟的设计直白而简洁,平顶竖立方空间,四壁上部略收,窟顶平面小于地面面积;窟壁俱作上下两部分画幅设计,约以4米的高度为界线,下部雕刻浅龛图案,上部几乎一体为千佛壁。

窟顶为中央团莲,四角斜枋平棊,四面的等腰梯形内,各雕双龙缠绕,为八大龙王。四壁上部清一色的单佛小龛,成千上万,纵横交织,整齐划一,交壁小龛内偶有二佛出现。然北壁上部的千佛丛中,雕凿出云冈中期常见的弥勒与释迦、多宝组成的三世佛主题:上方是二柱式盝形龛,可惜龛中的弥勒像风化殆尽,两侧稍间的菩萨像仅见立姿;下方是二佛并坐圆拱大龛,龛中的释迦、多宝外形剥残。

据初步统计,第15窟现存千佛造像达余尊,加上其他各类造像,总数达余躯,占到云冈石窟现存余各类人物造像的23%强。整个洞窟集中表达了三世十方皆为佛国、平等众生皆可成佛的大乘佛教时空观念,这无疑是云冈石窟走向成熟时代的伟大创作。

第16—20窟是云冈最早开凿的一组洞窟,因是着名高僧昙曜主持营建,故称“昙曜五窟”。昙曜五窟属于北魏“凿山石壁”、统一规建的五所洞窟。洞窟规模宏大,形制基本相同,平面为马蹄形,穹窿顶。洞窟前壁上开明窗,下辟窟门,窟内造像以三世佛为主,主佛身躯高大,顶天立地,雕饰奇伟,冠于一世,分别象征着北魏的五位皇帝。除主题突出的三佛题材,各窟弧形四壁上部及外立壁均雕刻大量千佛,具有明确的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观念。

昙曜五窟中,第16、17窟是一组洞窟。第16窟位于昙曜五窟东端,洞窟平面呈马蹄形,穹窿顶。主像为释迦立佛,高13.5米,波纹状发髻,深目高鼻,面容清秀,身材修长。佛像身穿褒衣博带式袈裟,胸前结带下垂,属北魏太和年间推行汉化的服制。

第十七窟(弥勒三尊洞)是云冈早期洞窟中唯一的交脚菩萨大像窟,洞窟平面马蹄形,穹窿顶,前立壁上开明窗、下辟窟门。窟内地面低于窟外地面一米深,依旧保持了开凿时凹凸不平的糙面。洞窟四壁以千佛雕刻为主,雕像清简劲直,纯真朴质,反映了云冈早期造像的艺术特点。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