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邑古城所处属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气候带。其气候表现出显着的季节性、大陆性、多样性等特征。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雨雪少,春季干旱大风多,夏季炎热多雨且集中,秋季晴和日照长。该市区年平均气温为14.7℃;年平均降水量579.7毫米,且多集中在7、8、9三个月。
洛邑古城所处的洛城市境内干、支河流及较大沟、涧、溪2.7万多条,其中常年有水的约7500条,集水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较大支流有34条,这些河流分布于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流域的黄河干流、伊洛河、沙颍河、丹江和唐白河5个河系。伊河、洛河及其以北地区的河流直接汇入黄河,集水面积.1平方千米,占全市水域总面积的83%;淮河流域颍河水系有北汝河,集水面积2055.9平方千米,占全市水域总面积的13.5%;位于南部边缘地带的淯河与白河分别属于丹江水系和唐白河水系,均属于长江流域,集水面积共527平方千米,占全市水域总面积的3.5%。
洛邑古城位于洛阳市老城区,东至新街,西至承福门大街,南至九都路,北至玄武门大街,占地面积2平方千米,是集文化、旅游、商业、休闲和居住于一体的历史文化古城。洛邑古城建设伊始便围绕唐代新潭、宋代文峰塔、金元城墙等地标,融合唐、宋、元、明、清、民国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运用“一步一景”“一街一景”“一区一景”的设计手法,塑造穿越式场景,再现古城古韵。
洛邑古城包含文峰塔、河南府文庙、妥灵宫、四眼井、金元古城墙遗址等多个历史时期保护建筑。
文峰塔,坐落于老城区洛邑古城内,始建于北宋,明末毁于战火,清初重建。塔高约30米,是洛阳市为数不多的古塔之一。该塔是一座密檐式砖石塔,呈四方形。塔基由方形青石砌成,边长6.8米,高3.3米。塔身有九层,由青砖砌成,第一层至第八层向北均有一扇拱门,第九层则四面各开一扇拱门。旧时,塔内供奉的文昌星和奎星是读书人的守护神,人们建造此塔祭祀二神,并为其取名“文峰塔”,旨在祈盼洛阳文化昌盛,多出状元。此外,该塔还有军事功能,塔顶四面开门,若遇战争,可在塔顶设岗放哨,居高临下,四面了望,便于守城。
状元塔位于洛邑古城内的文峰塔,又称状元塔,塔内供奉着文曲星和魁星,自古有“天上文曲星,人间状元郎”和“魁星点状元”的传说,古人建造此塔有企盼洛阳文化繁荣、人才辈出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