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历史小说>中国野史大甩卖> 第71章 预备立宪终成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1章 预备立宪终成空(2 / 2)

在湖南,咨议局议长谭延闿与巡抚岑春煊的冲突更为激烈。岑春煊要挪用盐税填补军饷,谭延闿率议员们以"停会"抗议,声称"咨议局有监督财政之权"。岑春煊恼羞成怒,竟调兵包围咨议局,指着谭延闿骂道:"汝等不过朝廷恩赐的说话地方,还敢与官府抗衡?"(《湘报》)这场风波最终以清廷"各打五十大板"收场,却让士绅们看清了咨议局的实质——不过是没有实权的"清谈馆"。

最具讽刺的是《钦定宪法大纲》的颁布。光绪三十四年八月(1908年9月),宪政编查馆公布这份"宪法草案",其中规定"皇帝有宣战、媾和、订立条约、颁布法律等大权",民众的权利则被限定为"在法律范围内"享有自由。梁启超在海外读到后,痛心地写道:"此非宪法,乃专制国之大纲也!"(《梁启超文集》)而革命派的孙中山,则在新加坡华侨大会上断言:"清廷之立宪,必无成,唯有革命可以救中国。"

同年十一月,光绪与慈禧相继去世,溥仪继位,载沣摄政。这位年仅25岁的摄政王,上台之初摆出"锐意立宪"的姿态,下旨"缩短预备立宪期限为五年",承诺1913年召开国会。张謇等立宪派大喜过望,认为"天亡清廷而兴中国"(《张謇年谱》),却不知载沣的真实算盘——借立宪之名,收回袁世凯等汉臣的权力,巩固皇族统治。

宣统元年十二月(1910年1月),第一次国会请愿运动在上海爆发。数千人聚集在张园,举着"速开国会"的横幅,要求清廷立即召开国会。直隶、湖北、湖南等地纷纷响应,山西咨议局议长梁善济甚至带着百名议员徒步进京请愿。载沣在养心殿召见请愿代表,温言安抚:"朝廷自有定夺,诸卿且回。"(《宣统政纪》)转身却对奕匡说:"这些士绅越来越放肆,当稍加惩戒。"

半年后,第二次请愿的规模更大。立宪派组织了"国会请愿同志会",征集到三十万人签名,各省督抚也联名上奏"请速开国会"。湖广总督瑞澂、两江总督端方等封疆大吏,眼看革命党活动日益频繁,希望借立宪稳定人心,在奏折中警告:"若再拖延,恐生不测。"(《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载沣虽感压力,却仍以"筹备未竣"为由拒绝,只答应"再缩期限为三年"。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