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历史小说>中国野史大甩卖> 第36章 菩提祖师到底是谁?神秘大佬身份的十种猜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6章 菩提祖师到底是谁?神秘大佬身份的十种猜测(2 / 2)

这一教法与菩提祖师对悟空的教化形成完美呼应:祖师初见石猴,便为其取法名“悟空”,“悟空”二字直指“领悟空性”,恰是须菩提“解空”职能的直白体现。原着第二回中,祖师登坛讲道时“说一会道,讲一会禅”,看似兼容佛道,实则核心始终围绕“空”:当悟空明确表示“只求长生不老之术”时,祖师拒绝传授“术(占卜算卦)、流(儒家经论)、静(坐禅持戒)、动(采阴补阳)”等“有为之法”,理由是这些法门“不能长生”——而“不能长生”的本质,是因为它们仍执着于“相”(术数之相、文字之相、形式之相),未达“空寂自然”的境界。

最终祖师传授的“显密圆通真妙诀”,开篇便言“显密圆通真妙诀,惜修生命无他说。都来总是精气神,谨固牢藏休漏泄……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其中“空寂自然”“真如本性”均是佛教“空性”思想的术语;而后续传授的七十二变,本质是“避三灾”的手段——所谓“雷灾、火灾、风灾”,在佛教语境中正是“烦恼业火”的象征,七十二变则是“以空破相、随机应变”的修行法门,与须菩提在《金刚经》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主张完全一致。

须菩提在佛教经典中的形象,始终以“不着相”为核心特质。《金刚经》中,佛陀问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须菩提答“甚多,世尊”,但随即补充“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这并非否定布施的功德,而是强调“不着功德相”的重要性。更具代表性的是,须菩提在听闻佛陀讲法后,曾言“我今实无所得”,即便证得“阿罗汉果”,也不执着于“果位相”,这种“无住”精神正是其“解空第一”的核心体现。

这种“不着相”的特质,在菩提祖师身上被演绎到极致。原着第二回中,悟空在师兄弟面前卖弄七十二变,变作一棵松树,引得众人喝彩。祖师见状大怒,当即斥责:“你等大呼小叫,全不像个修行的体段!修行的人,口开神气散,舌动是非生……你等都要仔细,我再不可久留,恐你等泄漏我的天机!”随后便强行将悟空逐出师门,并严令“你这去,定生不良。凭你怎么惹祸行凶,却不许说是我的徒弟。你说出半个字来,我就知之,把你这猢狲剥皮锉骨,将神魂贬在九幽之处,教你万劫不得翻身!”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