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不得不说,在他那诸多的谏言中,也还是有不少地方是对朝廷有益的。
比如,他在研经时就曾多次向朱由检提过百姓之难,希望朝廷能够停止加派之事减轻百姓负担。
亦或是,在京营贪墨案发后,他也在曾上疏请愿,请朱由检相加审查各地军旅的战功。
除了这两大事项外,他也曾与张书缘南下之时,请奏领取了整饬军务之事,并上疏详细论述了京营中的流弊,与李邦华一道清理了不少弊事。
但不管怎么说,在张书缘的眼里,这杨景辰倒也不失一位贤良的肱骨大臣之名。
就这样,众人就出了宫廷,张书缘与李邦华一道,帮钱龙锡坐上了轿子。
回到府上,随意的跟干娘吃了顿饭,张书缘便就去往了书房,匆匆的给吴应箕写了封要人信后,就沉沉的睡下了。
……
时间荏苒,眨眼间便就过去了七日。
在这七天内,东厂与五城兵马司是于城中各种巡逻,抓了不少乱嚼舌根的人,但同时也放了不少人从昭狱里出来。
这能够从昭狱出来的人,一种是因天灾影响了生计,在乱发牢骚的无心之人,而另一种则是那些人没有谈及到让朱由检去下罪己诏。
而对于东厂的这番操作,福王及新一代的东林党人还有孔家人,顿时就被搞懵了,心说这剧本不对啊!
你朱由检在听到有人骂你,不应该是怒不可遏,然后下令大范围捕杀那群人吗?
可这让他们没想到的是,人朱由检压根早就不是从前那般模样了。不但下令让曹化淳严加甄别乱言之人,更是在城中最繁华的地段里,挑选出了一间宅院交给了张书缘,让其去成立大明第一日报的总部了。
我们再说张书缘等内阁大臣。
自从见到了杨景辰身体快不行了之后,温体仁便就如同换了个人般,不但开始对他嘘寒问暖了起来,更是花费了大手笔给他杨景辰的儿子杨旬瑛,在吏部谋了个经历司主事的位置,且还用家私以祝贺杨旬瑛“入仕”的名义在南方送了他一百亩的上等田。
而他之所以这么做,自然是想着赶在他被致仕之前,能够向朱由检进言提一提自己出任内阁首辅之事。
当然,他温体仁除了要忙活这些事之外,还要督促各地的府衙尽快将去年的赋税清单,及现银物资送入京师的同时,还要想办法安置那些藩王子弟,没少去找李长庚等六部尚书讨价还价。
而除了温体仁是忙的脚不离地外,其他几人也是在忙着布置今年的各种计划。
孙承宗这个四朝国柱,是在忙着派人去陕山交界勘验地形,同时也计算着今年的所有军事花销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