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阁说句关起门来的话,此等之事,乃我朝未来之开端,为陛下所看重,若能行的良好,必将惠及于天下,为我朝缓解财政之弊!而若能功成,那诸位的名讳必将在我朝的实录中占有浓墨重彩的一笔,本阁也会向陛下给诸位请功!”
张书缘瞧见这忠勇的几人,心头就是一暖,但为了让更多的人愿意去出力搞商贾士绅,于是他只得是以高官厚禄来拉拢底下的人了。
这说实在的,他之所以这样做,主要还是受限于眼下的工具以及人心时局。
倘若不做此事的话,一来是无法坐实手中的数据真假,二来也不能因手上的数据,去挟制他们配合自己完成新商税的改革了。
而这再说,在此之前,朝廷可没少经历过抗税事件,而一说起来那是各有各的道理。(万历后期开始就爆发过好多次抗税事件,有兴趣的可以去搜搜看。)
但不管怎么说,在张书缘此时看来,这若是能够平静的施行新政,那是最好不过的事。
毕竟,这真要将这王和志的事跟天津一域的商贾联系上,然后被摆到台面上来说,那这天津一域的商业可就得黄摊子了。
因为,我华夏自古以来,就没有那个王朝能够接受,地方上玩“官商合流”那一套的,当然,这也就是除去元朝玩的包税制说的。
“大人,此话就言重了,我等入仕为官,并不图什么高官厚禄,乃是为家国,为百姓。大人,您就说吧,要怎么查,查到什么程度!”
见张书缘说起了关门话,那下面的普通主事,尽管是对什么名垂青史不感兴趣,但却对高官厚禄有着浓厚的兴致,尤其是在听到他说此事为皇帝所看重时,那神情是恨不得现在就冲出去查案。
“呵呵,这位同僚倒是直言不讳。既然如此,那本阁就不藏着掖着了。”
“郭主事听命,本阁命你带人去查城西至静海一域的账簿。”
“吴郎中你带人去查我城东至武清一域的。”
“至于查到何种程度,那自然是越细越好,但诸位同僚也要切记,我司此行乃是为国劳碌,为百姓谋福。若是有人敢借机牟利,或以此打击商敌,那就是不将百姓和陛下放在眼里,届时休怪本阁不出了为大伙言语!”
看着说话的那名主事,张书缘笑了笑,就玩了一套恩威并施。
“阁部放心,卑职会盯着一切,若有人敢倒行逆施,以此谋私,卑职愿领其责!”、
身为此间除了张书缘与毕际壮最大的官外,郭九鼎与吴应箕是齐齐地应声并立下了军令状。
“好,不愧是我司的主事和郎中。既然如此,那诸位就从速办理吧!”
“是!”
一声令下,吴应箕与郭九鼎就带着人呼呼啦啦的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