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季曼突然指着天边的风筝:“祖母,风筝能飞是靠风,咱们的热气球靠热气,是不是也该像风筝那样加个尾巴?”
“季曼说得对!”赵姬眼睛一亮,“找块长布条,缝在气囊尾部,既能平衡方向,又能在下落时减缓速度。就用红色的,醒目,万一飞远了也好看得见。”
猫小统蹲在石桌上,看着她们七嘴八舌地讨论,忽然开口:“检测气囊材质透气性仍过高,建议在内侧再加一层油纸,成本低且密封性好。”
赵姬连忙让宫女去取油纸:“这法子好!油纸轻便,还防水,下雨都不怕。先涂鱼鳔蜡胶,再贴油纸,双保险。”
正忙着,竹匠送来了新削的毛竹,笔直得像两支长枪。嬴阴曼踩着木梯,小心翼翼地往气囊两侧绑竹杆,嬴诗曼则在杆头系沙袋,嬴季曼蹲在地上数着绳子的匝数:“左边八圈,右边也得八圈,不然会歪的。”
赵姬站在一旁指挥:“竹杆要绑在气囊的中下部,离吊篮三尺远正好。沙袋别太重,每边两斤就够,太重了反而飞不高。”
忽然一阵风过,气囊被吹得晃了晃,嬴阴曼惊呼一声,连忙抓紧竹杆。赵姬忙喊:“快用绳子固定!把气囊顶部系在旁边的槐树上,别让风刮跑了。”
等风停了,嬴诗曼擦着额头的汗:“祖母,咱们是不是该做个更大的吊篮?昨日那个草筐太小,最多坐两个人,要是想带些东西上去都不成。”
“用藤条编个方筐。”赵姬指着墙角的藤条,“比草筐结实,四周再围上竹篾,既能挡风,又能看见外面。让藤匠编个三尺见方的,够咱们祖孙四个坐进去还有富余。”
说话间,宫女端来了熬好的胶,蜂蜡的甜香混着鱼鳔的腥气,倒也不算难闻。赵姬拿起刷子,蘸着胶液往丝绸上涂:“涂的时候要匀,不能有气泡,不然晒干了会裂。阴曼,你带妹妹们去撕油纸,要裁得比气囊大一圈,留着边好粘贴。”
嬴阴曼应着,领着妹妹们坐在石台上撕油纸。嬴诗曼忽然笑出声:“姐姐你看,这油纸反光,像镜子似的,能照见人影呢。”
“照见人影有什么稀奇,”嬴季曼不服气,“等咱们的热气球飞起来,能照见整个咸阳城!”
赵姬听得笑起来:“志向不小。不过要想飞高,还得把气囊口改改。现在这口子太大,热气跑得多,得做个能调节的活口,用麻绳抽拉,想关小就关小,想开大就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