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吗?”韩砚声推了推老花镜,指尖敲在“当年被毙方案”几个字上,“二十年前我就这么写过,说‘先让企业轻装进场,再用租金反哺基建’。那时候他们说我‘破坏规矩’,现在换个说法,倒成了‘创新试点’。”
“那咱们报上去吗?”穿格子衬衫的小李搓着手,“万一又被打回来……”
“报。”韩砚声从抽屉里摸出份盖着红章的文件,“这次是以‘招商引资创新试点’名义,青阳区政府出的推荐函。”他把文件推到小李面前,“当年我缺的不是方案,是底气。现在——”他指了指窗外重新竖起的吊车,“底气在地里长出来了。”
下午三点,林昭办公室的百叶窗半开着,阳光斜斜切在他刚拆封的审计报告上。
系统提示音“叮”地响了声,淡蓝虚影在桌面浮现:“协作网络覆盖率41%,触发新任务:推动一项制度性成果落地,解锁‘跨部门协作’进阶权限。”
阮棠的声音带着点调侃:“恭喜宿主,离‘制度嵌入’又近一步。”
林昭没接话,目光停在报告最后一页:“建议将‘村民议事会前置审批’纳入全市乡镇治理标准流程。”他摸出钢笔,在便签上写下“推动《云州市基层协商议事规程(试行)》立项”,字迹在纸上洇开个小墨点。
“阮棠,”他突然说,“你说这些试点像什么?”
虚影歪了歪头:“像种子?”
“像火种。”林昭把便签折成小方块,“种子要等春天,火种——”他望向窗外飘着的无人机,“会自己找风。”
晚上八点的市委政策研究室灯火通明,值班员小刘揉了揉发酸的眼睛,盯着内网突然弹出的十二封联名建议书直发愣。
青阳区南湖街道、南川县先锋村……每个区县都盖着鲜红的公章,标题统一是“建立市级基层创新经验共享平台”。
“发起人里没林昭?”小刘嘀咕着点开编辑痕迹,屏幕突然跳出系统警告:“检测到异常数据流,十二份文件最后修改均在同一IP段。”他赶紧查IP归属——市委党校机房。
“小刘,还不下班?”隔壁办公室的老张探出头。
“就走!”小刘手忙脚乱关电脑,余光瞥见屏幕上未关的日志,最后一行写着:“20:07:32,用户‘YZQ’退出系统。”他没注意到,党校机房里,柳砚秋正合上笔记本电脑,台灯的光映着她嘴角的笑。
她吹灭台灯的瞬间,轻声说:“老韩,这回尺子真的自己走了——从田埂,走到了庙堂。”
夜色漫进党校窗户时,服务器机房的指示灯还在不停闪烁。
某个未关闭的日志文档里,一行小字静静躺着:“明日5:00,系统自动清理冗余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