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放学回来了,一开门,大样说,“娘,我在走廊就闻到了,就是咱家的味儿”
“咱家的是啥味儿?”齐霁问。
“好吃的味儿!反正别人家都不是这个味儿!”
大概是佐料比较足吧。
齐霁还打了一锅紫菜鸡蛋虾皮子汤,说是放了一个鸡蛋,其实放了仨,孩子们只管呼噜呼噜喝汤吃包子,根本不管是几个鸡蛋。
齐霁给大样新做了一条蓝色的裤子,是她自己用缝纫机匝出来的。
她喊大样来试,比量了一下长短,缝上裤脚。
二样对于一直拣大哥的剩儿,有些不满,但娘说家家都这样,还说这是国家规定。
二样才不信,“国家还会有闲心规定这种小事儿!”
齐霁笑了,说,“其实是咱家没那么多布票,有钱也买不到布,你们再大些,让你爹给弄军装穿,现在只能先紧着个子最高的大哥穿,他穿短的你能穿,你穿短的弟弟也能穿,这样,是最合理最节约的分配,希望你能体谅娘的难处。”
二样点点头,“娘你要这么说,我就没意见了!”
小屁孩,才十一岁,就跟个小大人似的,反倒是大样十三岁了,还是憨憨的。
“娘不是偏心,娘是没办法,要是布料足足的,娘给你们每个人都做新衣服穿!”
“娘,我懂,娘自己也没穿新衣裳。娘还费力给我的破裤子上缝了一个小狗补丁,我都记着!”
小大人还是个敏感的娃。
齐霁想起在哪儿看过的一段话,有时候兄弟之间不合,都是父母的偏心。
她这几年跟孩子们处出了感情,特别不想他们争宠或者有什么童年阴影,但又没什么实质经验。有天,齐霁悄悄塞了颗红枣给二样,“快吃快吃了,就这一颗,娘把它送给最有出息的孩子。”
“娘,我们仨你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