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的工务段调度室,白炽灯在玻璃窗上投下惨白的影子。林野揉了揉发涨的太阳穴,面前的全息投影仪还在滋滋作响——这是他刚从检测棚拖回来的“宝贝”,K78-237钢轨的晶格缺陷数据正以三维模型的形式悬浮在空中,像一团被剥去伪装的毒瘤。
“林工,老张头找您。”通讯器里传来小李的声音,带着点小心翼翼的颤音,“他说在3号道岔口等您,说‘有要紧事得当面说’。”
林野扯下沾着机油的工作服领口,金属扣硌得锁骨生疼。他抓起探伤仪的操作手册塞进帆布包,临出门前又回头看了眼投影:那些用红色标红的缺陷点,此刻正随着他的脚步在空气中微微晃动,像在无声地催促。
工务段的铁轨检修库飘着浓重的柴油味。老张头的绿皮工具箱敞在长条桌上,扳手、油壶、测厚仪整整齐齐码成一排——这位干了三十年的老工长,连工具摆放大门都讲究“横平竖直”。见林野进来,他摘下沾着铁屑的蓝布工帽,露出两鬓斑白的发茬:“小林,你看看这玩意儿。”
他推过来一个密封塑料袋,里面装着半块焦黑的金属碎片。“今早巡检时从K78-237线路上捡的,就在你说的那个‘死亡激活点’附近。”老张头的手指划过碎片边缘,“看着像被高温熔过的钢水,可咱们的钢轨熔点最低1500℃,普通焊枪根本烧不动。”
林野戴上橡胶手套,用镊子夹起碎片。在探伤仪的紫光下,碎片表面浮现出细密的纹路——竟是微缩的二维码,和他在检测棚里见过的轨腰夹渣二维码如出一辙。“这是……”
“我让退休的老周头看了。”老张头从裤兜摸出个放大镜,“他说这纹路和当年修京九线时用的‘加密钢’像极了。那会儿修铁路,有些关键路段的钢轨会掺特殊合金,防止被切割盗窃——可咱们的K78-237是新轨,怎么会用这老技术?”
林野的心跳漏了一拍。他想起108章档案里的专利文件:OMEGA公司的“量子加密合金”,正是通过在晶格中嵌入微型标识码实现防伪。而老张头手里的碎片,分明是这种合金被暴力破坏后的残留物。
“刘成最近有没有来过检修库?”他突然问。
老张头的脸色沉了下来:“上周三半夜,我巡检到存轨区,看见他的车停在围墙外。车灯照着钢轨,我瞅见他拿个黑盒子往轨缝里塞东西——跟你在检测棚用的信号发生器差不多。”
警报声骤然响起。林野抬头,调度室的电子屏上跳出红色警告:“K78-237-09区段轨温异常,当前温度68℃(正常45℃)。”他抓起对讲机:“小李!马上调取该区段探伤数据!通知维修一班带液压器拨道机待命!”
老张头已经抄起工具箱:“我跟你们去现场。当年修铁路时,轨温超过60℃就得降速,更别说这鬼温度——要么是钢轨内部有异常摩擦,要么……”他压低声音,“要么是有人动了手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