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都市小说>钢轨上的五年:三千到存款五十万> 第187章 电解池的时间编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7章 电解池的时间编码(2 / 2)

“时间编码……”他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异常背后的逻辑。如果气体析出速率不是由电流直接决定,而是由某种与时间相关的机制调控,那么速率的减慢,可能意味着某种“时间消耗”的增加。他立刻调出高分辨率的显微图像和光谱分析数据,重新审视耦合剂中的那些纳米颗粒群落。

线索很快浮现。在那复杂的结构中,他发现了一些特别设计的微型电解池传感器。这些传感器并非简单的电极,而是包含了微型腔室、特定配方的电解液以及极其精密的纳米结构电极。更关键的是,其电解液中含有一种特殊的氧化还原电对,这种电对的标准电解速率常数(k0)被精确设定,与一个看似毫不相关的数字存在严格的数学关联——刘成平均处理一份审批文件的时长:12小时/份。具体来说,k0 ∝ 1/12 h?1。

“时间即数据!”林野恍然大悟。伤损信号的强度,被传感器巧妙地转换为了控制电解电流的大小(I)。在固定电解时间(t)内,析出的电解产物量(n,摩尔)理论上由法拉第定律决定:n = Q / (zF) = (I * t) / (zF)。然而,这个传感器却颠覆了这一逻辑。它将伤损严重程度指数(D)映射为电流I,而将时间作为核心输出!它通过精确测量在固定“伤损D”下,产生1毫摩尔(mmol)电解产物所需的实际时间(t_actual),来编码信息。其核心公式为:

t_actual (hours) = 12 × D

即:产生1mmol产物所需的时间(小时)等于伤损严重程度指数D乘以12。这意味着,当D=1(轻微伤损)时,传感器需要12小时才能产生1mmol的产物;当D=2(中度伤损)时,仅需6小时;当D=3(严重伤损)时,仅需4小时……时间的长短,直接对应伤损的轻重。而那个神秘的12小时,正是刘成审批一份文件的平均时间!OMEGA,竟然将伤损的严重程度,转化为模拟刘成审批“效率”的时间尺度,这是一种何等扭曲的、将物理世界与权力游戏强行捆绑的映射!

林野感到一阵寒意从脊椎升起。这不仅仅是窃听和篡改数据,这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更可怕的地步——物理破坏与时间、与权力、与数据直接挂钩。他继续深入研究,发现这个时间编码系统还有更令人不安的设计。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