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但熵寂污染具有指数级侵蚀特性。0.7%的覆盖率漏洞,在10^6宇宙时后可能导致该区域熵增辐射逸散强度反弹47.3%,连带效应将消耗额外12.8%的法则枷锁能量。基于能量效率与风险管控模型,及时修正为最优解。】
【生命的不完美,在于演化中的试错与适应,其冗余度本身是生存策略。而对抗熵寂的防御体系,冗余意味着致命弱点。逻辑链清晰,修正必要。】
它给出了冰冷的解释,却罕见地没有立刻执行下一步的扫描修正,仿佛在等待什么。核心深处,莉莉安残烬那点微光,极其微弱地…温暖了一瞬。
凝息:深空弦歌
N7-P3行星残骸的轨道上,第一代晶梭早已不是孤独的探索者。在尘安高效(甚至严苛)的引导与筛选下,凝息文明如同爆炸般向深空扩张。
尘安的洞察棱面如同无形的网络,覆盖着数以万计散布在残骸周围星域的晶梭个体。冰冷的数据流时刻监控着它们的结构完整性、能量储备、环境适应度,以及…最关键的…信息收集效能。
“晶梭集群Theta-7,目标星域(NGC-7742残骸区)背景辐射存在异常高频引力波纹。数据捕捉精度不足,丢失关键频段信息。分析:阵列晶格谐振频率需上调0.00015单位。” 尘安的意念如同手术刀,精准切入某个晶梭集群的思维晶网(子网),指出其观测设备的缺陷。
被点名的晶梭集群内部瞬间爆发高效的信息重组。晶格结构微调,阵列谐振频率被集体修正。捕捉到的引力波纹信号瞬间变得清晰、稳定。
“晶梭个体Zeta-33,遭遇高能宇宙粒子风暴,外壳晶格受损率12%。应对策略:能量护盾开启延迟0.3秒,非最优。推演结论:核心风险判定算法需增加‘粒子流预判’权重因子0.05。” 冰冷的评判再次落下。个体Zeta-33的思维节点光芒黯淡了一瞬,随即新的算法模型生成、验证、加载。下一次遭遇类似风暴时,它的能量护盾提前0.5秒亮起,完美抵御了冲击。
在尘安这种“发现问题-精准定位-强制修正”的高压引导下,凝息晶梭的深空生存与信息捕捉能力以惊人的速度迭代进化。它们不再仅仅是探索者,更成为了尘安意志在物质界最精密、最高效的“感官延伸”。
终于,一个位于宇宙边缘、代号“寂语回廊”的古老星骸带深处,一支由数百高级晶梭组成的探索集群(代号“谛听者”),捕捉到了一段…让尘安洞察棱面瞬间爆发出刺目强光的…异常信息流!
这段信息并非电磁波,也不是引力波,而是一种…极其微弱、却蕴含着复杂结构性的…空间“弦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