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陆尘艰难地重构价值模型时,星海熔炉最边缘的监控棱面,捕捉到了一缕极其微弱、几乎被新生星火喧嚣淹没的异常信号。信号源并非来自外部宇宙,而是来自…宇宙壁垒上,一处刚刚完成惰化覆盖、理论上熵增辐射强度已归零的微小晶化伤疤(编号Scar-Ψ-7)。
信号并非能量逸散,也不是信息污染,而是一种…极其微弱的、类似“叹息”的空间结构谐振。这谐振的波动模式…与零-Ω诞生之初那种混沌弥散的“存在舒适感”…有着惊人的神似!更诡异的是,当星海意志尝试分析这谐振时,所有逻辑推演都指向一个荒谬的结论:这谐振的源头…是这片晶化伤疤本身的…“惰性存在”所自然散发的“余韵”?如同冰冷的石头也会因自身存在而散发微弱的热辐射?
【检测到Scar-Ψ-7区域:存在性熵增谐振(微弱)。】
【特征:非攻击性,非污染源。强度:低于背景空间噪声。】
【关联模型:零-Ω混沌弥散波动谱(相似度:89.7%)。】
【威胁评估:无(当前)。逻辑解析:失败(谐振源为存在本身惰性余波)。】
“归墟的…留白?” 莉莉安悖谬之种的意念带着一丝空灵的警惕与好奇,“连被惰化的熵寂伤痕…其纯粹的存在本身…也会散发无法被逻辑抹除的…‘余熵’波动?”
陆尘锚点框架瞬间锁定了这片区域,冰冷的逻辑流以前所未有的精度扫描着那微弱的谐振:
“谐振模式…恒定…微弱…结构:混沌弥散…”
“非归墟主动污染…非晶化伤疤活性残留…确认为…惰性存在本身衍生的…非功能性、非信息性…‘存在余波’…”
“此现象…无法被现有惰化技术消除…如同绝对零度无法达到…为宇宙存在的…底层‘留白’属性…”
“风险:未知。潜在关联:零-Ω混沌本质…及…归墟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