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谢今禧终于赶到了小院。她刚下车,就看到风雨中忙碌的家人,立刻冲进雨里,接过谢长琴手里的绳索:“妈,您去休息,我来!”谢长琴摇摇头,固执地抓着绳索的另一端:“我陪着你们,这树看着我长大,我也得看着它挺过去。”谢今禧鼻子一酸,不再说话,只是用力拉紧绳索,手臂上的肌肉绷得紧紧的。
就在这时,村里的乡亲们举着铁锹、扛着木板赶来了。张大爷拄着拐杖,雨水顺着他的白胡子往下滴:“昭蘅,咱们村的人都来了!这树不仅是你家的,也是咱们全村的念想,绝不能让它倒!”乡亲们很快分成几队,有的帮忙加固树干,有的在树根周围堆沙袋挡水,有的则清理被风吹断的枝桠。雨声、风声、喊叫声交织在一起,却透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
天快亮时,暴雨终于渐渐变小。谢家人和乡亲们依旧不敢松懈,守在树下,直到太阳慢慢升起,金色的阳光穿透云层,洒在两棵槐树上。谢昭蘅松开绳索,走到老槐树下,轻轻摸了摸断裂的枝桠,眼眶突然湿润了。虽然有枝桠受损,但两棵树的主干依旧挺拔,树叶上挂着的水珠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像撒了一地的珍珠。
谢念槐也在这时赶回了家。她冲进院里,看到两棵树依旧站着,立刻扑到“承安”树下,抱着树干放声大哭。“承安,你没事就好……”她哭着,手指轻轻抚摸着树干上的裂痕,像是在安慰一个受伤的孩子。谢昀庭走过来,拍了拍她的肩膀,把“万物语”翻译器递到她面前,屏幕上跳出一行温暖的文字:“承安说,谢谢你回来,我会好好长。”
暴风雨过后的几天里,谢家人和乡亲们一起给两棵树做“康复治疗”。谢念槐带来了专业的树木营养液,一点点注入树干;谢思槐用航天材料做了个防护套,套在“承安”的裂痕处,防止雨水渗入;谢昀庭则每天都来给树“说话”,用“万物语”翻译器传递家人的关心;谢今禧则设计了一个智能监测系统,实时监测两棵树的生长数据,一旦有异常,立刻提醒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