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谷入口被荆棘封死,我们用镰刀开出一条窄道。越往里走,空气越沉,地面由松软黄土渐变为灰黑色硬壳,踩上去发出脆裂声。阿禾打开扫描仪,屏幕起初显示正常,可刚推进两百步,信号突然中断三秒,恢复后画面剧烈抖动,最终定格出一条蜿蜒的地下通道轮廓。
“是暗河?”柏舟低声问。
我放大图像,通道深处有微弱震动标记,频率极低,不像水流,倒像是……某种缓慢移动的物体。
“先不动它。”我取出一枚备用传感桩,在安全边界埋下,设定“震动+湿度”双阈值报警。一旦地下活动增强,系统会立刻向我推送警报。接着,我用铁铲刮取表层土样,装入密封陶罐,全程未触碰裸露土壤。
返回途中,阿禾忽然停下。“姐,你看这草。”
我顺她手指看去,一丛细叶植物贴地生长,叶片呈暗紫色,边缘带银纹。我打开系统图鉴比对,无匹配结果。点击“采集分析”,提示需送回基地接入高级检测模块。
到家已是申时末。我将土样放入检测槽,系统运行半刻后弹出报告:【检测到活性孢子痕迹,基因序列不匹配现有数据库,建议隔离观察】。
柏舟站在桌边,声音压得很低:“要不要报给王大人?他若知道有异种,或许能查来历。”
“不能报。”我摇头,“现在说出去,只会引来觊觎。赵财盯我们盯得紧,要是让他知道北边有好土,半夜就能带人去挖。”
阿禾翻着记录本,忽然抬头:“会不会……是古时候留下的农域?我听我娘讲过,百年前有‘天工圃’,专种奇花异果,后来一场大火烧没了,地脉也封了。”
我盯着系统里的“新增调查”标签,没接话。
古圃也好,异土也罢,眼下最要紧的不是命名,而是控制节奏。我新建了一个专属档案,命名为“北沟生态监测”,将其接入三枚主传感桩的监控网络,设为每日自动抓取数据,生成趋势图。
然后,我在任务栏下新增三条子项:
一级:远程监控——维持传感桩运行,每日分析波动规律;
二级:定期勘察——每月初一、十五各探一次,每次不超过两个时辰,人员限定三人;
三级:条件试种——待孢子稳定性达标后,投放低风险作物如野稗、旱芹,观察生长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