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八章 小鬼当门路难行,巧借东风帆自开(2 / 2)
“亦川,你明天再去市里。”
“还去找他?”陆亦川抬起头,眼睛里全是火。
“不找他。”江晚摇头,“你去找个打字社,把他提的那些要求,一条一条,清清楚楚地打出来,形成一份正式的《项目补充材料清单》,然后,你拿着这份清单,去经贸委的收发室,就说你是来提交补充材料申请的。他们收或者不收,你都要让他们盖个章,写上日期。”
“这有啥用?”陆昭不明白。
“这叫留痕。”周正阳的脑子转了过来,镜片后闪过一道光,“咱们把他的要求白纸黑字记下来,再去提交,他就不能再说咱们没去过,也不能否认他提过这些无理的要求。这是证据!”
江晚点了点头,继续安排:“阿昭,你明天去一趟市里邮电局,给省商贸集团的孟处长,发一封电报。”
“发电报?”
“对。内容就写:‘金凤凰’分厂项目已启动,在市级审批环节遇具体政策细节问题,盼省里领导予以指导。不诉苦,不告状,只请示。”江晚一字一句,说得极慢极清晰,“孟处长是聪明人,他一看就懂了。”
所有人都听明白了。
这不是低头,这是釜底抽薪。
江晚看向院子里有些垂头丧气的村民,提高了声音:“大家也别闲着!他不是要水文地质资料吗?行!咱们就去搞!村里上年纪的老人,谁没在外面闯过?县里的图书馆、水利站,咱们挨个去问,挨个去抄!他要打仗,咱们就陪他打!看谁耗得过谁!”
这番话,像一把火,重新点燃了所有人的心气。
柳树湾的人,别的没有,就是有股子不服输的韧劲!
第二天,大伙儿分头行动。
陆亦川在经贸委收发室磨了半天,软硬兼施,总算让那个办事员不耐烦地在回执上盖了章。
而陆昭的电报,也顺利地发了出去。
省城,商贸集团大楼。
孟处长看着秘书递上来的电报译文,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
“具体政策细节问题?”他冷笑一声,把电报纸拍在桌上,“好一个‘具体问题’!”
他亲自扶持的项目,寄予厚望的“凤凰模式”,竟然在下面市里卡住了。
这已经不是一个厂子的事了,这是在打他,在打省商贸集团的脸。
他拿起电话,没有打给市经贸委,而是直接拨通了市府秘书长的办公室。
“老同学,我可听说,你们市里现在的营商环境,有点特别啊。省里重点关注的项目,下去之后,连个响动都没有,是你们市里政策有什么新变化,我们省里不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