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61章 奇迹与信鸽(1 / 2)

人联纪元590年。

这一年,秦裕明面上这一世的年纪已经来到了230岁。

人联范围内,人类总人口已经来到了2200亿。

负熵研究院内的,各研究所研究员数量加起来,也超过了三千二百万。

从负熵研究院研究员数量的增长上来看,

在其他资源,生产力能够支持和满足的情况下,

快速提高人类文明人口总数,扩大人类文明种族基数的策略无疑是对的。

能够进入到负熵研究院的研究员,本身就意味着天赋,能力超过了一定基准,

负熵研究院内研究员数量的增加,直接就意味着,人类文明的研究力量在膨胀。

或许从表现上来看,很难和秦裕这个有着‘超级大脑’的人是否存在于负熵研究院一样,影响那么明显。

但必然在宏观上,直接影响着人联诸多科研领域的进展,以及人类文明整体的发展速度。

……

同样是在这一年。

首批将迁移,移居至比邻星聚居区的人们,就从太阳系内各聚居区启程了。

虽然,距离人类文明正式在比邻星星系内进行开发建设还没有过去几年时间,

但一方面,派遣往比邻星星系的二十艘巨型星际飞船上,本身就有着足够规模的智能工业。

从一开始,对比邻星星系内,各目标行星,卫星的开发建设进程就比较快。

后面比邻星行星系内的资源产出,能够支撑起智能工业规模扩张了,滚起雪球来,速度就更快了。

对于人类文明目前的技术水平,生产力来说,

开发系外行星系,从来都没有什么技术和工程上的困难。

另一方面,

从太阳系出发,抵达比邻星的航程也需要超过五年时间。

等到首批移居比邻星聚居区的人们抵达时,按照计划,至少足够首批移居人们居住的星际城市也应该已经修建起来了。

即便真得出现一些意外,将这些移居者们送过去的星际飞船,就跟此前的奇迹号,使者号一样,飞船内部的空间本身就能够作为星际城市,供人们进行生活。

最终选择报名迁移,移居至比邻星星系的总人数,超过了三十亿。

主要是这个时代人们所从事的研究工作,本身没有什么地域上的限制。

有超光速通信,和人类聚居区范围内的其他同领域研究者沟通联系起来也没有什么障碍。

人们想迁移,搬去比邻星星系,也就搬了。

从三十亿人口中,最后由强人工智能辅助抽取,选了两千万人出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