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为完成了的特殊基础实验装置的设计构想本身带来的强烈震撼。
这是一座前所未有的超级装置,
哪怕是各研究团队仅专注于自己研究团队所负责那部分子系统,子模块,小部分的研究设计成果,
都能够感受到强烈的冲击,
这真得是我们研究团队完成的研究吗?
或许正是因为他们全程参与了研究设计工作,越能够感受到此刻完成了的研究设计多么的震撼,
甚至浑身为此战栗。
而稍微顾及一下,这座超级装置整体的设计,
这种心灵上的冲击就更加剧烈了。
这真得是我们研究团队参与过研究的研究成果吗?
这一座庞大而精密的超级装置,
如果完整建造出来,直径横跨30光年。
并不是传统的环状结构,而是在直径30光年空间里的一种散状点分布的结构。
各个点之间,似乎没有明显宏观上的连接,
但的确是,这样一个个‘点’,将整个庞大的超级装置构建起来。
在运行起来时,它就是一个整体。
当然,‘点’只是相对于这个超级装置整体横跨30光年直径来说,
实际上,每个‘点’的体量也需要以天文单位直径来衡量。
按照计算,建造这座超级装置,大概需要上千个行星系的物质参与。
而他们现在,在秦裕负责人的主导下,
完成了这样一个超级装置的整体和各子系统的所有设计工作,攻关了这个超级装置研究设计中存在的一个个难题。
毫不夸张地说,
在这个超级基础实验装置的设计上,凝聚着人类文明能够达到的几乎全部智慧,
是人类文明迄今为止,智慧巅峰的产物。
此外,
在激动,振奋,心潮澎湃的情绪之外,
此刻负熵研究院各研究所相关研究团队的研究员们,也难免有些遗憾,或者怅然。
正常一项研究,走到这种程度,
接下来自然就是顺着已经完成的研究设计,将它具体建造出来。
但在这座特殊基础实验装置,超级装置面前,
情况显然有些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