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辈人,管这叫“龙涎辟邪”。
镇前,那片沃野,更是了不得。
庄稼汉们都说,这是“吃阴阳饭”的地。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石粮,
连野兔子,都比别处肥三圈。
走南闯北的药材贩子,赌咒发誓,
在这儿的林子里,见过脸盆大的太岁,须子长得跟龙须似的。
镇东头,那棵老槐树,
树洞里,供着尊“五通神”,
每逢初一十五,就有商贾,偷偷来烧阴钞,求个买卖兴隆。
要说最玄乎的,得数镇中央,那口“龙眼井”。
井台,是用整块泰山石雕的,上面密密麻麻,刻着“锁龙纹”。
井水冬暖夏凉,
三伏天打上来,能看见水面浮着层白雾。
老辈人说,这是“地脉龙气”。
井底沉着三枚压井钱,
分别是秦半两、汉五铢和开元通宝,
据说,是某位云游道人,布的三才镇物。
更奇的是,每逢甲子年中秋,
月光照进井里,会现出条龙影,
镇上老人管这叫“井底观龙”。
逃难来的八旗贵胄,个个都带着,祖传的护命符。
镶黄旗的爷们,腰里别着“萨满铜镜”,
镜背的雷云纹,会随月相变化。
正蓝旗的福晋,贴身藏着骨珠串,
108颗珠子,都是用高僧舍利磨的。
最阔气的,世袭罔替的王爷,
马车里供着尊“鎏金黑煞神”,
说是从雍和宫密殿,请出来的,镇宅之宝。
他们白日里吃斋念佛,
夜里,却偷偷在宅院四角,埋“压胜钱”。
指望着,借青龙镇的风水龙气,给自家衰败的运势,借阴补阳。
常言说得好,“乱世黄金,盛世古董”。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地之后,
戴河古镇的古玩市场,就像被泼了油的干柴,“呼啦”一下,烧得红火起来。
摊位上,摆的都不是寻常玩意儿。
有“阴皮”的青铜爵,
带“血沁”的玉佩,
刻着“鬼工符”的铜镜,
甚至,还有从坟里刨出来的“冥器”。
懂行的老江湖都知道,
这些宝贝,十有八九,都是从神秘的青龙镇,流出来的。
不过,满清遗贵的后代,如今早已败落。
有的甚至沦落到,给人扛活、种地,成了彻头彻尾的“泥腿子”。
祖上留下的宝贝,在他们眼里,不过是些“破铜烂铁”,
随手丢在墙角,
甚至拿来垫桌脚、喂鸡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