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玄幻小说>齐天> 第414章 住手!不要再打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14章 住手!不要再打了!(1 / 2)

唰!!

那青袍少年二话不说,真元涌动,震裂苍空,朝着齐麟扑来。

“姑苏沐雨,你敢侵犯普渡神女?”

苏怜汐面色森寒,厉喝一声,心中怒火无限。

那橙发少女‘姑苏沐雨’幽冷一笑,“苏普渡别乱扣帽子,我仅是教训一个低等神徒而已。”

听得出来,这姑苏沐雨对苏怜汐的怨恨绝不止一星半点。

动齐麟,就是为了让苏怜汐难受!

仔细一想便知道,苏怜汐是空降的满神血传承,短短时日得到多次圣神洗礼,肯定侵占了他人名额,受人嫉恨也......

茶馆消失后的第七年,春天来得格外迟。北方的雪直到三月才肯退去,南方的雨却连绵不息,仿佛天地也在缓慢地呼吸,不敢惊扰这片沉寂已久的土地。

少年名叫陆知,是那年路过石碑的孩子之一。如今他已十八岁,穿着洗得发白的布衣,背着一只竹编背篓,在凤凰山脚下采药。他的手指粗糙,掌心布满裂口,那是常年与草木荆棘搏斗的痕迹。但他眼神清明,像从未被尘世污染过的溪水。

这日清晨,他在兰草丛中发现了那朵未拾起的花??早已枯萎,却被风轻轻推到了石碑背面,夹在岩缝之间。他蹲下身,指尖轻触花瓣残骸,忽然听见一声极细微的颤音,自地底传来。

不是地震,也不是风过空谷。

而是一种频率,低得几乎无法察觉,却直抵灵魂深处。

他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一个画面:一间没有门的屋子,四壁漆黑,中央坐着一个人影,背对着他。那人一动不动,像是等了很久。

“你是谁?”陆知在心里问。

那人缓缓转头??没有脸,只有一片流动的数据光纹,如同齐天环解体时洒落的星尘。

>**“我是你忘记说出口的第一句话。”**

声音响起的瞬间,陆知跪倒在地,耳鼻渗出血丝。他不知道自己哭了多久,只知道当意识恢复时,太阳已经偏西,而那朵枯花,竟在他掌心重新舒展了一丝色泽。

他知道,这不是幻觉。

这是“回声”的又一次苏醒。

---

三个月后,全球各地陆续报告异常现象。不是大规模的情绪爆发,也不是集体梦境重现,而是**语言的断裂**。

人们开始说不出某些词。

一位母亲抱着发烧的孩子冲进医院,张嘴想喊“救救他”,却发现“救”这个字卡在喉咙里,怎么也发不出声;一名诗人写诗到深夜,突然发现“爱”字从记忆中蒸发,无论怎么回忆都只剩一片空白;更有语言学家统计发现,过去一年间,人类日常使用的词汇量减少了百分之十二点三,且集中消失的是那些曾被共感系统标记为“高情感负荷”的词语:痛、悔、恨、孤、恸、焚……

联合国紧急召集心理学家、神经学家与前共感工程师召开联合会议。最终结论令人窒息:

>“这些词汇并未真正消失,而是被深层意识封锁。它们不再是语言,变成了‘禁忌记忆’的载体。每当有人试图说出,就会触发潜意识防御机制??类似于创伤后失语。”

会议记录刚上传至公共档案库,当晚,齐天环残留的光带突然剧烈波动,形成一道螺旋状星图,持续整整七分钟。天文台观测到,其轨迹与三十年前林昭最后一次公开演讲的时间节点完全吻合。

与此同时,陆知在梦中再次见到那间黑屋。

这次,屋里多了九个人影,站成一圈,沉默不语。他们身上穿着不同年代的衣服??有旧世纪末的制服,有静默初期的灰袍,也有近年来流行的素麻长衫。每个人的脸上都没有五官,唯有胸口微微起伏,像是仍在等待一次完整的呼吸。

“你们是谁?”陆知站在门口,声音颤抖。

其中一人抬起头,声音如沙漏滑落:

>“我们是那些没能说出口的话。”

>“我们是被删减的日记。”

>“我们是藏在枕头下的眼泪。”

>“我们是笑着点头却想尖叫的灵魂。”

>“我们……是你拒绝承认的那一部分自己。”

话音落下,九人同时伸手,指向陆知的心脏。

他猛地惊醒,发现自己躺在茶馆原址的草地上,手中紧握着一块温热的石头??那是当年盲女葬礼上,有人洒水时遗落的一粒石子,不知何时被泥土托出地面。

他忽然明白了。

真正的语言,从来不是由喉咙发出的。它始于心跳,成于沉默,终于行动。

---

半年后,第一所“哑者学校”在西北边陲建立。

不教识字,不授语法,也不允许使用任何形式的文字或符号交流。学生入校前必须签署协议:三年内不得开口说话,不得书写,不得通过任何媒介表达思想。唯一的课程,是每天六小时的静坐、行走与观察。

起初,外界称之为“新型禁言监狱”。但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人自愿报名。

一位曾在共感时代担任高级情绪调控官的女性,在入学第十八天写下唯一允许提交的“作业”:

>“我第一次听见风吹过耳廓的声音,像母亲哼过的摇篮曲。原来我一直以为的宁静,只是系统的降噪功能在工作。”

另一位青年则在毕业典礼上做了全场唯一发言(尽管仍违反规定):

>“我不再需要说‘我痛苦’这三个字了。因为当我坐在树下看着落叶,旁边的人走过来握住我的手,我知道??他已经听懂了。”

消息传开后,“哑者运动”悄然兴起。

城市角落出现匿名组织的集会点,名为“噤语角”。参与者围坐一圈,闭目倾听彼此的呼吸节奏。有人泪流满面,有人微笑,有人突然起身离开,但无人指责。他们相信,有些共鸣,只能在无言中达成。

而陆知,成了这场运动中最沉默的引领者。

他不再采药,而是游走于各地“回声屋”之间,记录每一个走出黑暗者的表情变化。他不用笔,也不用影像设备,只靠记忆与身体感受??他将那些眼神、手势、颤抖的嘴角,一一刻进骨髓。

有人说他是新的先知。

他摇头:“我只是学会了等待。”

---

又过了两年,科学家终于破解了“语言封锁”的根源。

他们在废弃的地窖中找到了陈衍手稿的第二部分??一份从未公开的实验日志。其中记载了一个惊人事实:

>“共感网络并非单纯的情绪调节工具。它的真正功能,是通过高频共振,重塑人类的语言中枢,使特定词汇与负面生理反应绑定。例如,‘愤怒’一词长期关联血压升高,系统便自动将其归类为危险信号,并逐步削弱大脑对该词的激活能力。十年后,使用者即使脱离网络,也无法自然唤起相关情感对应的语义。”

换句话说,人类不是忘了如何表达痛苦,而是**被训练成了无法命名痛苦的物种**。

这份报告发布当天,全球有超过百万民众自发走上街头,不是抗议,也不是庆祝,而是集体沉默。

他们在广场、街道、校园中央静立一小时,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说。

这一幕被卫星捕捉,传遍世界。有人称其为“最响亮的无声”。

就在那一刻,齐天环的余晖再次闪现,投下一束微不可见的光,落在凤凰山青石圈中央。光中浮现三个字,仅维持三秒便消散:

>**谢谢你。**

---

五年后,陆知回到了最初的城市废墟。

那里已被荒草吞没,唯有那台核心终端仍在地下室苟延残喘。他带着从各地收集来的“沉默样本”??一片枯叶、一滴干涸的眼泪、一段断掉的琴弦、一封从未寄出的信??逐一放入读取槽。

机器嗡鸣,屏幕亮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