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空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施主出言不逊,莫非是来寻衅滋事?" 寺门外突然涌进数十名持棍的武僧,袈裟下露出结实的肌肉 —— 这些人根本不是僧人,而是宋家豢养的打手。
"不敢。" 易林后退半步,指尖按在刀柄上,"只是近日江南灾民流离失所,寺里却有闲钱购置良田,未免让人寒心。" 他转身往外走,声音传遍整个寺院,"听说陛下要在大明宫设坛祈雨,不知法师敢不敢去当众讲讲因果?"
三日后的大明宫紫宸殿,被临时改造成了辩论场。东侧摆着佛龛,西侧设着道坛,朝臣们分列两侧,空气中弥漫着檀香与艾草的混合气味。李玙坐在正中的御座上,脸色凝重 —— 他既信佛,又崇道,这场辩论,实则是被逼到了墙角。
不空法师率先开讲,他引用《楞严经》的 "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迷己为物,失于本心",将江南旱灾归咎于 "人心贪婪,强夺私产",话里话外都在影射易林的均田令。"若想天降甘霖,需先归还世家田产,斋戒三月谢罪。" 他说这话时,眼角瞟向张皇后的兄长张镒,后者偷偷竖了个大拇指。
朝臣们窃窃私语,不少世家出身的官员频频点头。度支司的小吏甚至算出,若真要归还田产,朝廷至少要损失两百万贯赋税,但他们更怕的是 "触怒上天"。
"一派胡言!" 西侧的道坛上传来清朗的声音。道教上清派宗师司马承祯拄着桃木杖站起身,雪白的胡须在晨光里泛着银光。这位曾为玄宗讲解《道德经》的高道,此刻虽已年过八旬,目光却锐利如鹰,"《道德经》有云:'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天灾无常,何来因果?"
他走到殿中央,桃木杖在青砖上一顿:"隋末天下大乱,饿殍遍野,难道是因为百姓夺了杨家的江山?贞观年间风调雨顺,莫非是因为太宗皇帝纵容世家兼并土地?" 一连串的反问让不空法师脸色发白。
司马承祯继续说道:"江南旱灾,是因为河渠失修,官吏贪墨治水款项!去年冬,江南道观察使将三十万贯治河钱挪去盖私宅,这事法师知道吗?" 他从袖中取出一卷账册,正是夜影卫从江南抄来的贪腐记录,"与其空谈因果,不如严查吏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