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451回忆录11(2 / 2)

[262小说]:262xs. c o m 一秒记住!

永熙十二年,春和景明。京城的街道上行人如织,商铺鳞次栉比,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坤宁宫的庭院里,牡丹开得正盛,姹紫嫣红,争奇斗艳。风染霜坐在廊下的梨花木椅上,手里捧着一盏温热的雨前龙井,看着不远处慕容宸和他的太子妃苏婉卿带着孩子们玩耍,眼中满是慈祥的笑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451回忆录11(第2/2页)

秋枫站在一旁,为她添了些热水,轻声道:“娘娘,如今太子殿下已经完全能够独当一面了,皇上也放心地将大部分朝政交给了他,自己则时常陪着您四处走走,安享天伦之乐。”

风染霜笑着点头:“是啊,瑾儿也辛苦了大半辈子,如今终于可以松口气了。宸儿这孩子,没让我们失望,不仅将朝政打理得井井有条,家庭也和睦美满,真是让我欣慰。”

“娘娘说得是。”秋枫道,“太子妃苏婉卿温柔贤淑,知书达理,将太子府打理得妥妥当当,对您也十分孝顺。小皇子和小公主更是聪慧可爱,深得您的喜爱。”

正说着,内侍总管李德全匆匆走来,神色恭敬地躬身道:“太皇太后娘娘,皇上和太子殿下在太和殿议事,让老奴来请您过去一趟,说是有要事相商。”

风染霜心中一动,放下茶杯:“哦?何事如此紧急?”

“老奴不知,只听皇上说,是关于北境通商的事情,几位大臣意见不一,想请娘娘出面拿个主意。”李德全道。

风染霜点了点头:“走吧,去看看。”

她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衫,在秋枫的搀扶下,缓缓向太和殿走去。沿途的宫娥太监纷纷躬身行礼,神色恭敬。如今的风染霜,早已是南夏无人不敬重的太皇太后,她的话,在朝堂上依然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

走进太和殿,只见慕容瑾坐在龙椅上,慕容宸站在他身边,下方站着几位大臣,神色各异。看到风染霜进来,众人纷纷躬身行礼:“参见太皇太后娘娘!”

“免礼。”风染霜摆了摆手,走到慕容瑾身边的偏椅上坐下,“瑾儿,宸儿,何事让你们如此为难?”

慕容瑾叹了口气:“母后,是关于北境通商的事情。北境的拓跋部落和其他几个部落,最近派来了使者,想要与我南夏进一步扩大通商范围,不仅要增加货物的种类,还要在北境设立常驻的通商据点。儿臣和宸儿觉得这是好事,既能促进北境的经济发展,又能巩固与北境部落的关系。但几位大臣却有不同意见。”

他指了指站在最前面的兵部尚书王大人:“王大人认为,北境虽然安定了多年,但周边的游牧部落依然存在,局势复杂。扩大通商范围,设立常驻通商据点,恐会导致北境的防御松懈,容易让外敌有机可乘。而且,北境的通商据点一旦设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管理和防御,会增加国家的负担。”

王大人立刻上前一步,躬身道:“太皇太后娘娘,皇上,太子殿下,臣以为,北境的通商已经达到了饱和状态,再扩大范围,设立常驻据点,并不会给国家带来多少额外的收益,反而会带来诸多风险。游牧部落向来反复无常,若是他们利用通商据点打探我南夏的虚实,或者与其他敌对势力勾结,后果不堪设想。而且,北境的气候恶劣,物资匮乏,维持通商据点的运营成本高昂,得不偿失。”

风染霜看向另一边的户部尚书张大人:“张大人有何看法?”

张大人上前躬身道:“太皇太后娘娘,皇上,太子殿下,臣与王大人的看法不同。臣认为,扩大北境通商范围,设立常驻通商据点,是利大于弊。北境的游牧部落虽然存在,但经过这些年的交往,他们与我南夏的关系已经越来越亲密,不太可能轻易与我南夏为敌。而且,扩大通商范围,设立常驻据点,能够让我南夏的商品更方便地进入北境,同时也能让北境的特产更便捷地运往中原,这对两国的经济发展都大有裨益。”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至于王大人担心的防御问题和运营成本问题,臣认为,这些都可以通过有效的措施来解决。我们可以在通商据点配备足够的禁军,加强防御;同时,通过合理的税收政策,让通商据点实现自给自足,甚至为国家创造收益。另外,设立常驻通商据点,还能增进我南夏与北境部落的文化交流,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我南夏的制度和文化,从而进一步巩固北境的安定。”

“臣附议张大人的看法!”礼部尚书李大人也上前说道,“太皇太后娘娘,皇上,太子殿下,北境是我南夏的重要屏障,与北境部落保持良好的关系,至关重要。扩大通商范围,设立常驻通商据点,是维系两国关系的重要纽带。而且,这也能彰显我南夏的盛世气象,让周边的国家和部落都感受到我南夏的强大和友善。”

几位大臣各执一词,争论不休。慕容瑾和慕容宸看着他们,显得有些犹豫不决。

风染霜沉默片刻,缓缓开口:“诸位爱卿,你们的意见都有道理。但朕认为,扩大北境通商范围,设立常驻通商据点,势在必行。”

她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殿内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她身上。

“首先,”风染霜道,“北境的安定,是南夏发展的基础。与北境部落保持良好的关系,不仅能让我们避免北境的战乱,还能让我们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和文化。扩大通商范围,设立常驻通商据点,能够让两国的利益更加紧密地捆绑在一起,形成互利共赢的局面,从而进一步巩固北境的安定。其次,我南夏如今国力强盛,兵强马壮,根本不必担心北境部落的背叛。我们可以在通商据点配备足够的兵力,加强防御,同时,通过严格的审查制度,防止外敌利用通商据点进行破坏活动。”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至于王大人担心的运营成本问题,朕认为,这是一个长期的投资。虽然短期内可能会增加国家的负担,但从长远来看,通商据点能够为国家带来丰厚的税收和经济收益,还能促进北境的开发和发展。而且,我们可以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让民间的商户参与到通商据点的运营中来,减轻国家的负担。另外,设立常驻通商据点,还能为我南夏培养一批熟悉北境情况的人才,为日后北境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

风染霜的话,条理清晰,有理有据,让在场的大臣们都心服口服。王大人脸上露出了羞愧的神色,躬身道:“太皇太后娘娘英明,臣刚才考虑不周,恳请娘娘责罚。”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风染霜道,“王大人不必自责,你也是为了国家着想。以后议事,还需多从全局出发,权衡利弊。”

“臣遵旨!”王大人躬身领命。

慕容瑾看着风染霜,眼中满是敬佩:“母后,儿臣明白了。儿臣这就下令,制定扩大北境通商范围,设立常驻通商据点的详细方案,尽快推行。”

“好。”风染霜点了点头,“此事就交给你和宸儿了。记住,推行政策一定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要多倾听北境部落和民间商户的意见,及时调整政策,确保通商据点能够顺利运营,真正惠及两国百姓。”

“儿臣定当铭记母后的教诲。”慕容瑾和慕容宸同时躬身说道。

议事结束后,大臣们纷纷退下。风染霜留在太和殿,与慕容瑾和慕容宸闲聊起来。

“瑾儿,宸儿,最近朝堂上还有什么其他事情吗?”风染霜问道。

慕容宸上前一步,躬身道:“祖母,其他事情倒是没有什么,只是,孙儿觉得,最近朝中的一些官员,似乎有些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他们满足于当前的盛世局面,对新政的进一步推行不够积极,甚至有些抵触。”

风染霜心中了然:“这些官员,大多是在太平盛世中成长起来的,没有经历过战乱和动荡,自然缺乏进取,精神。你们也不必太过强求,该考核的就要考核,该奖惩的就要奖惩。对于那些勤奋能干、积极推行新政的官员,要予以提拔和奖励;对于那些安于现状、阻碍新政推行的官员,要予以降职和处罚,甚至可以罢黜,以儆效尤。”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不过,你们也要注意方式方法。考核官员不能只看表面,还要看他们的实际政绩和百姓的口碑。奖惩要公平公正,不能偏袒任何人。这样才能让官员们心服口服,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另外,你们可以多提拔一些有能力、有魄力的年轻官员,为官场注入新鲜血液,让朝堂保持活力。”

“孙儿明白。”慕容宸躬身道,“孙儿会注意的。只是,有些官员的资历深厚,根基稳固,若是贸然处置,恐怕会引起不必要的动荡。”

“这个朕知道。”风染霜道,“你们可以先从一些小事入手,逐步整顿官场风气。比如,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定期对官员进行考核;加强对官员的监督,严厉打击贪污腐败和懈怠懒散的行为;通过举办科举考试,选拔更多有才华的年轻官员,充实到各个岗位。这样既能避免引起大的动荡,又能达到整顿官场的目的。”

慕容瑾点了点头:“母后说得对,我们这就照办。”

就在这时,秋枫神色慌张地跑了进来:“皇上,太子殿下,太皇太后娘娘!不好了!西境传来消息,发生了强烈的地震,许多房屋倒塌,百姓们死伤惨重!”

风染霜和慕容瑾、慕容宸心中一震,脸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

“什么?”风染霜猛地站起身,“怎么会发生这种事情?西境的地质一向稳定,怎么会突然发生强烈的地震?”

秋枫道:“娘娘,具体情况还不清楚。只听西境的使者说,地震是在昨夜发生的,震级很高,西境的几个州县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房屋倒塌,道路被毁,通讯中断,百姓们伤亡惨重,处境十分艰难。”

慕容瑾眉头紧锁:“地震灾情如此严重,情况十分危急。若是不尽快采取措施,恐怕会有更多的百姓遭殃,甚至可能引发次生灾害。”

他立刻召集大臣们,在太和殿议事,商议应对西境地震灾情的事情。

“皇上,西境地震灾情爆发,当务之急是派救援人员前往西境,搜救被困百姓,治疗受伤人员。”兵部尚书王大人躬身道,“同时,还要派官员前往西境,安抚百姓的情绪,避免恐慌。”

“王大人说得对。”慕容瑾道,“朕立刻下令,让禁军抽调一部分兵力,前往西境进行救援;让太医院挑选一批医术高明的太医,前往西境诊治受伤百姓;派户部拨款,为西境的百姓提供粮食、药品和帐篷等物资,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皇上,臣认为,仅仅这样还不够。”风染霜开口道,“地震过后,很容易引发瘟疫、饥荒等次生灾害。我们还要派人前往西境,清理废墟,掩埋尸体,改善卫生条件,防止瘟疫的爆发;同时,要组织百姓们开展自救,重建家园。另外,要加强对西境的交通和通讯抢修,确保救援物资能够及时运送到灾区,确保灾情能够及时上报。”

“祖母说得对。”慕容宸道,“孙儿这就下令,让西境的地方官员组织百姓们开展自救,清理废墟,掩埋尸体;派工部的官员前往西境,抢修道路和通讯设施;加强对西境的卫生防护,发放防疫药物,防止瘟疫的爆发。”

“皇上,太子殿下英明。”大臣们纷纷躬身领命。

接下来的几天,慕容瑾和慕容宸按照风染霜的计策,派救援人员、太医、官员和禁军前往西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应对地震灾情。救援人员日夜不停地搜救被困百姓,治疗受伤人员;官员们安抚百姓,发放粮食、药品和帐篷等物资;禁军们清理废墟,掩埋尸体,加强治安管控;工部的官员们抢修道路和通讯设施。

在各方的努力下,西境的地震灾情逐渐得到了控制,被困百姓被成功救出,受伤人员得到了及时治疗,百姓们的情绪也渐渐稳定下来。道路和通讯设施也得到了初步抢修,救援物资能够顺利运送到灾区。

然而,就在大家以为灾情即将得到缓解的时候,西境的使者再次传来消息,说地震引发了山体滑坡和洪水,许多刚刚转移的百姓再次陷入困境,而且,由于卫生条件恶劣,已经有部分地区出现了瘟疫的苗头。

慕容瑾和慕容宸得知消息后,心中十分焦急。

“怎么会这样?”慕容宸眉头紧锁,“我们已经采取了这么多措施,怎么还会引发山体滑坡和洪水?还出现了瘟疫的苗头?”

太医院院判躬身道:“太子殿下,西境的地形复杂,山高谷深,地震过后,山体的稳定性下降,再加上近期的降雨,很容易引发山体滑坡和洪水。而且,地震过后,废墟遍地,尸体掩埋不及时,卫生条件恶劣,很容易滋生细菌和病毒,引发瘟疫。”

几位大臣也纷纷面露难色,束手无策。

风染霜坐在一旁,沉默不语。她心中十分焦急,西境的灾情若是不能尽快得到控制,不仅会导致大量的百姓死亡,还可能影响到南夏的稳定和发展。

她思考片刻,缓缓开口:“瑾儿,宸儿,现在情况十分危急,我们不能再按部就班地采取措施了。我们必须采取更加果断、更加有效的措施,才能控制住灾情。”

“母后,您有什么好办法?”慕容瑾焦急地问道。

“首先,”风染霜道,“我们要立刻组织更多的救援人员和物资前往西境,重点救援被山体滑坡和洪水围困的百姓。同时,要加强对山体滑坡和洪水的监测和预警,及时转移危险区域的百姓,避免更多的人员伤亡。其次,我们要集中所有的太医和资源,全力防治瘟疫,在灾区广泛发放防疫药物,加强卫生消毒,掩埋尸体,改善卫生条件。另外,我们要加强对西境的统一指挥,让救援人员、官员和禁军各司其职,协同作战,提高救援效率。”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还有,我们要安抚好百姓的情绪,让他们相信朝廷有能力控制住灾情,帮助他们重建家园。可以通过张贴告示、派遣官员宣讲等方式,让百姓们了解灾情的情况和救援的进展,激发百姓们的自救意识和爱国热情,让他们与朝廷齐心协力,共同战胜灾情。”

慕容瑾和慕容宸眼中闪过一丝光芒:“母后说得对!我们就按照您的办法去做!”

他们立刻下令,抽调更多的禁军、救援人员和太医前往西境;加强对山体滑坡和洪水的监测和预警,及时转移危险区域的百姓;集中所有的资源,全力防治瘟疫;加强对西境的统一指挥,提高救援效率;安抚百姓的情绪,激发他们的自救意识和爱国热情。

在风染霜的指导下,慕容瑾和慕容宸采取了一系列果断有效的措施。更多的救援人员和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西境,被山体滑坡和洪水围困的百姓被成功救出;太医们日夜不停地防治瘟疫,发放防疫药物,加强卫生消毒,瘟疫的苗头得到了及时控制;救援人员、官员和禁军协同作战,救援效率大大提高;百姓们的情绪也渐渐稳定下来,积极参与到自救和重建家园的工作中。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西境的地震灾情终于得到了彻底控制,山体滑坡和洪水被成功治理,瘟疫也没有大规模爆发。西境的百姓们纷纷感激朝廷的救助,对慕容瑾、慕容宸和风染霜充满了爱戴和敬仰。

灾情结束后,慕容瑾和慕容宸下令,对在抗击地震灾情中表现突出的救援人员、太医、官员、禁军和百姓进行封赏。同时,他们还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工作,加强对地震、山体滑坡、洪水等地质灾害的防范,提高百姓的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

风染霜看着西境灾情得到控制,心中充满了欣慰。她知道,这次西境地震灾情的爆发,是对南夏的又一次巨大考验,但南夏在她、慕容瑾和慕容宸的带领下,成功地战胜了这次考验,彰显了南夏的国力、凝聚力和抗灾能力。

然而,风染霜心中也清楚,这次西境地震灾情的爆发,虽然是自然灾害,但也暴露了南夏在地质灾害防范和应急救援方面的一些不足。她必须提醒慕容瑾和慕容宸,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防患于未然。

接下来的几年,南夏的发展越来越好。永熙新政的进一步推行,让百姓们的生活越来越幸福;北境的通商范围不断扩大,常驻通商据点顺利运营,促进了北境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西境的灾后重建工作顺利进行,百姓们的生活逐渐恢复正常;西域的通商政策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国家的经济越来越繁荣。

慕容宸的孩子们也渐渐长大,小皇子慕容曜聪慧过人,心怀天下,深受百姓们的喜爱;小公主慕容玥温柔善良,知书达理,是众人眼中的掌上明珠。风染霜看着自己的孙子孙女们健康成长,心中满是幸福。

这天,风染霜坐在坤宁宫的庭院里,看着满园的春色,心中感慨万千。她想起了当年刚入宫时的小心翼翼,想起了与李林甫旧部的周旋,想起了平定李承泽叛乱的惊心动魄,想起了与靖王慕容恒的较量,想起了北境和西境的烽火硝烟,想起了贤妃的背叛,想起了秦将军的牺牲,想起了瑶瑶公主在北境的遭遇,想起了江南的瘟疫,想起了京城的食物中毒事件,想起了西境的地震灾情……

那些曾经的伤痛和遗憾,那些曾经的艰难和险阻,都在岁月的流逝中,渐渐被抚平。她曾经用最后的假洒脱,骗了所有人,除了自己。但现在,她已经不再需要假装。她真正地拥有了幸福,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切。

她知道,南夏的盛世,来之不易。她和慕容冷越,以及所有南夏的百姓,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而这份盛世,也将在慕容瑾、慕容宸以及他们的后代的治理下,继续延续下去。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庭院里,温暖而美好。风染霜闭上双眼,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她知道,自己的一生,没有白活。她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守护了南夏的江山,守护了自己的家人,也守护了这份来之不易的盛世。

从此,南夏永熙盛世,国泰民安,千秋万代,永续繁华。

——

二十五、永熙盛世的传承与荣光

永熙十五年,京城的冬雪来得格外早。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地落下,覆盖了整个京城,银装素裹,美不胜收。坤宁宫的庭院里,梅花在雪中傲然绽放,暗香浮动。风染霜坐在暖阁里的软榻上,披着一件厚厚的狐裘披风,手里捧着一盏温热的姜茶,看着窗外的雪景,眼中满是平静的笑意。

秋枫站在一旁,为她添了些热水,轻声道:“娘娘,今年的雪下得可真大,整个京城都变成了银装素裹的世界。太子殿下和太子妃带着小皇子和小公主来给您请安了。”

风染霜笑着点头:“让他们进来吧。”

片刻后,慕容宸和苏婉卿带着慕容曜和慕容玥走了进来。孩子们穿着厚厚的棉袄,戴着可爱的虎头帽,蹦蹦跳跳地跑到风染霜面前,甜甜地喊道:“祖母!”

风染霜伸出手,轻轻抚摸着孩子们的头,眼中满是慈祥:“曜儿,玥儿,快过来让祖母看看,又长高了不少。”

慕容曜和慕容玥乖巧地依偎在风染霜身边,叽叽喳喳地说着最近发生的趣事。慕容宸和苏婉卿则站在一旁,看着这温馨的一幕,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祖母,孙儿最近在国子监学习了《论语》,夫子夸孙儿学得好呢。”慕容曜仰着小脸,骄傲地说道。

风染霜笑着点头:“曜儿真厉害。《论语》是圣人之言,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你要好好学习,将来才能成为一个有德行、有担当的人。”

“孙儿知道了,祖母。”慕容曜重重地点了点头。

慕容玥拉了拉风染霜的衣袖,轻声道:“祖母,玥儿最近学会了画梅花,等雪停了,玥儿画给您看好不好?”

风染霜笑着说道:“好啊,玥儿真乖。画梅花要画出它的傲骨和坚韧,就像你一样,温柔中带着坚强。”

就在这时,内侍总管李德全匆匆走来,神色恭敬地躬身道:“太皇太后娘娘,皇上在养心殿议事,让老奴来请您过去一趟,说是有要事相商。”

风染霜心中一动,放下姜茶:“哦?何事如此紧急?”

“老奴不知,只听皇上说,是关于传承的事情,想请娘娘出面拿个主意。”李德全道。

风染霜点了点头:“走吧,去看看。”

她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衫,在秋枫的搀扶下,缓缓向养心殿走去。慕容宸和苏婉卿也跟着一起前往。

走进养心殿,只见慕容瑾坐在龙椅上,眉头微蹙,下方站着几位大臣,神色各异。看到风染霜进来,众人纷纷躬身行礼:“参见太皇太后娘娘!”

“免礼。”风染霜摆了摆手,走到慕容瑾身边的偏椅上坐下,“瑾儿,何事让你如此为难?”

慕容瑾叹了口气:“母后,是关于皇位传承的事情。如今朕已经年过半百,身体也大不如前,想要禅位于宸儿,让他正式登基称帝。但几位大臣却有不同意见。”

他指了指站在最前面的太傅李大人:“李大人认为,宸儿虽然已经能够独当一面,但年纪尚轻,缺乏足够的政治经验,若是现在禅位,恐会引起朝堂的动荡。而且,朕的身体虽然不如从前,但还能处理一些政务,不如再辅佐宸儿几年,等他更加成熟后,再禅位也不迟。”

李大人立刻上前一步,躬身道:“太皇太后娘娘,皇上,臣以为,皇位传承是国家大事,不可操之过急。太子殿下虽然聪慧能干,但毕竟年轻,在处理一些复杂的政治问题时,可能还会有些欠缺。皇上经验丰富,威望崇高,若是能够再辅佐太子殿下几年,不仅能让太子殿下积累更多的经验,还能稳定朝堂的局势,确保皇位传承的顺利进行。”

风染霜看向另一边的丞相王大人:“王大人有何看法?”

王大人上前躬身道:“太皇太后娘娘,皇上,臣与李大人的看法不同。臣认为,太子殿下如今已经完全能够独当一面了。这些年来,太子殿下处理政务

𝟐  𝟔  𝟐  𝑋  𝕊 .  𝒞o  𝕄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