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其他小说>还好我重生了!> 第四百一十七章 一天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一十七章 一天(2 / 2)

“嘿。”武捷思晃了晃手机,满意道:“这东西真挺好用,就是信号慢了点,应个急还是不错的,听说你要把办公软件融进来?以后就可以在手机上查看文档了?简直不可想象,未来是什么样子。”

陈学兵闻言也浮起微笑,看着窗外悠悠道:“网速会越来越快的,我们打破一道接一道的难关,全世界都会连成一张网,听我们发出的声音。”

下午2点50。

BJ,阜成门外大街,钓鱼台国宾馆。

车子在门口并未遇到阻拦,驶近鸟语花香的五号楼,直至到了楼下,才看到等待的乔秘书。

上楼,乔秘书敲敲门,进了一个小厅,陈学兵进门看到悬挂着《黄河颂》,和几张独立沙发上打量他的眼神。

或许是有权力的加持,陈学兵的五官有些敏锐,闻到空气里的一丝樟木香气。

“来了。”当中沙发领导的声音,仿佛让时间慢了下来。

到了这里,办什么事好像都不用太过着急。

“坐。”

“是,领导。”

陈学兵走到一处空沙发工整坐下,武捷思则抱着公文包在旁边,只坐了半拉屁股,随时准备起身。

“这就是我说的小陈,小陈,这是国税总局许局长,外管局李局长,证监会洪主任。”

领导介绍,陈学兵也看了看,听职务介绍和姓氏,应该都是分管工作的副职,这些部门的正职领导他都有印象。

副职也不得了了,已经超乎他对此行规格的期待,在他想来,能来几个司或者处领导就不错了。

陈学兵笑着打了一圈招呼,介绍了一下身边的武捷思。

“呦?”许局长笑了起来,北京话的味特别重:“带了高手来的啊,听说你对我们的港资纳税监管要提点意见?”

“不是提意见,只是一个港资异常撤离风险的评估机制。”陈学兵尽量正色,不卑不亢道。

“小陈。”领导忽然发话:“港资作为先行先试的战略合作伙伴,在前十年为我们注入了大量外汇,我们也以时间换空间,构建了多层次的政策支持,放任外资资金自由出入吸引投资,但是我们的战略节奏是放-管-收,到了现

在,确实需要一套新的监管政策进行风险管控与规范引导,你上次提的数据监管通道试点,李局长是比较认可的,所以你今天来了,大胆说出你的想法,几位领导都是有一定决策权的,我们也看看掌握先进互联网科技的企业家能

不能弥补我们的时代局限。”

领导定了谈话的基调,李局长亦笑着点了点头。

“对,我们的税源非常复杂,对于不同人群,不同结构的税收政策考虑难免有缺漏,好的提议我们一定会接受,但是你说....像05年,政协会议有委员提议让我们追缴港商历史税款,咱们怎么落实?税务法也是法嘛,法不溯既

往,这是国际公认的准则,对吧?”

许局长一边表示支持,一边提出不同意见,暗示陈学兵不要给税务工作增加难度。

陈学兵听得倒是很欣慰,许局长这一脸的难受,说明还是有很多人对外资税务特权不满的。

“对,许局长说得对,法不溯既往,不过今天我来,就是针对目前的环境,既保障企业合法权益,又为潜在税制调整预留缓冲空间,也是给未来将逐步升级的外管管理留空间。”

他看了看武捷思,武捷思立马起身发资料。

许局长翻开第一页便皱眉:“强制披露离岸架构?”

“对。”陈学兵解释道:“据我们了解,一些港资在大陆赚钱后,把钱转到香港一个壳公司,可能注册在维京群岛、开曼群岛这种避税天堂,然后这个壳公司再把钱转移去国外投资,整个过程像穿了多层马甲,香港是没有披露

机制的,所以最终大陆和香港都不知道钱最终是谁的,去了哪。”

“所以凡涉及大陆不动产的离岸股权交易,应向香港金管局提交最终受益人穿透声明,并且资金出境后提供24个月流向报备,根据我们的调查,78%的离岸资金会在18-22个月完成多层跳转,到达最终投资,两年的时间不算

监管过渡,也可以提高一些人「假投资真周转的资金成本。’

知道了以后呢?

许局长带着一丝疑问,继续翻页。

陈学兵也继续讲解:“第一步,是扒马甲,第二步,是扣押金,设立跨境增值税缓冲池,运作机制是将大陆资产股权转让价款转移香港时,15%资金必须存入香港金管局托管账户,三年内如无税务争议则返还。”

“港资以前几乎能免税,是利用了香港和大陆税制的巨大差异,香港公司股权转让征税极低,仅0.05%的印花税,而大陆如果按实际卖资产算,税很高,增值税、土增?、所得税等,加起来可能到30-40%甚至更高,他们

用离岸壳公司交易,交香港的超低税。”

“这一点是目前部分港资囤地等升值这种风气的主要心理依赖,其实税法一直有依据,但是他们利用大陆不好对外资太过强硬的心理,隐藏在正规建设的外资投资者中,享受大陆对外资的宽容,外资政策一旦有变化,他们就

跟着其他外资跑,那现在也该给他们点压力了,国税把这条道堵了,但也不是完全不给外资优惠,还有三年时间来判定其是否属于正规建设型投资者,该退税的退税,那些囤地等涨的,甚至拿了大陆发展红利去海外投资的,就得

严格征税。”

“卡在香港金管局这一关而非大陆,则可以让一些打算在大陆循环投资的外资不受阻碍,等到资金出境再一并结算,并且尊重了一国两制,规避直接跨境监管争议,叙事逻辑是「香港金融监管升级」而非「中港税务冲突,

在国际叙事上要温和得多。”

“这...还是会降低外资投资积极性吧。”领导不无担忧。

“可以设置一年政策过渡期。”陈学兵说道:“中国缺外汇的时代正在过去,资本外流压力也在逐渐大于引资需求,这是监管升级的根本原因,可是如何升级能够减少负面影响,需要时间探索,政策讨论的缓冲期一年,宣布执

行再有几个月,奥运也过了,在此期间不引发太大争议,此后执行期也有三年,第一批押金扣税时间接近2012年,到时候具体要不要执行,执行哪些人,根据环境来定嘛。”

陈学兵说得十分轻松,似乎留了很多活路。

但他知道,这对李家必然是一个杀招。

未来的大陆地产增值远超15%,但是他们现在不会知道,他们无非是一直利用身份优势在地而已。

有了这15%的威胁,他们会猜,会疑惑,会想跑。

但是只要稍有犹豫,或者一时没有谈找出售价格,金融危机的房价暴跌就会来,一直到奥运结束,政策开始执行,都不会有合适的出售期。

他们是割肉逃跑,还是面临可能被砍一刀15%,必然会是一个痛苦的纠结。

到了2012以后,李家转移财产的痕迹也该明显了,就算不明显,他也会让它明显。

什么特么亚洲首富,投资之神,要是没有大陆房地产囤地收益和那些疯狂避税带来的一千几百亿利润,李某人未来的身家至少缩水一半。

没了这里,钱还这么好赚吗?

“这个...扣三年。”许局长翻了翻资料,没发现自己想要的答案,开口打断了陈学兵的思绪:“人家的钱有资金占用费啊,你白给人家扣三年,怎么补偿?”

资料准备得仓促,确实没写。

陈学兵其实也没思考过,愣了一下,而后不知怎的就顺口说道:“这个政策应该还是要分而化之的,对于外国主权基金的限制范围应该小一些,时间和扣押比例都可以调整,至于其他的...可以买国债嘛。

“国债?”

“对,国债。”陈学兵微笑起来。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