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心理暗示。
这是真实发生的跨维信息交换。
成千上万的人,在同一时刻,“接收”到了不属于此生的记忆碎片。
而这一切,都源于一个简单的动作:有人愿意再唱一遍没人听的歌。
她摘下耳机,走到院中,抬头望天。云桥已然成型,横贯东西,宛如银河倾泻人间。三花猫不知何时爬上了屋顶,面向北方,脊背微弓,像是在迎接某种降临。
手机再度震动。
仍是“静流”系统提示:
>【紧急预警】
>检测到高能声波扰动
>来源:喜马拉雅断裂带核心区域
>特征:复合型生物电场+多重复调吟唱
>初步判断:休眠态用户“林婉”尝试建立双向通信
>建议:立即启动“回音锚定程序”,否则可能导致局部现实扭曲
苏晴心头一紧。
现实扭曲?
她立刻翻阅林婉留下的实验日志,在编号#47的页面找到相关描述:
>“当集体聆听强度超过临界值,空间的声学结构可能发生轻微折叠。表现为:物体短暂虚化、时间感知错乱、甚至出现‘重叠影像’??即过去与现在的场景在同一地点同时显现。此现象可持续数秒至数小时,统称为‘回音潮汐’。”
换句话说,如果她们不能控制这次通信的能量规模,整个村庄都有可能陷入时空错乱。
她冲回录音棚,快速编写一段镇定频率代码,植入S-003主控程序。这是一种基于a脑波模拟的舒缓声场,能在不影响通信质量的前提下,缓冲外来能量冲击。
就在她点击“部署”按钮的瞬间,地面再次震动。
咚、咚、咚。
依旧是三下,但这次更加沉重,仿佛整座山脉都在应和。
主屏幕突然黑屏,随即亮起一行血红色的文字:
>“你准备好听真相了吗?”
苏晴盯着那句话,喉咙发干。
她知道,这不是系统提示。
这是林婉在亲自对话。
她咬了咬唇,敲下回复:
>“我一直都在等。”
下一秒,全世界的钟表同时停摆。
不只是这个院子,不止这座小镇??根据后续卫星数据显示,从东八区到西五区,所有机械钟、电子表、手机时间显示,全部凝固在了**上午10:23分**。
与此同时,空气中响起一阵极其细微的嗡鸣,像是亿万根蛛丝同时震颤。苏晴看到,院子里的每一片茶叶、每一粒沙尘、甚至她呼出的白气,都在以相同的频率轻轻抖动。
一道身影,缓缓从雾中走出。
不是实体,也不是全息投影。
它是由无数细小的光点构成的轮廓,像是由声音编织而成的人形。
长发披肩,穿着那件熟悉的灰色冲锋衣,左耳垂上,一枚玉坠静静旋转。
“林婉……”苏晴哽咽出声。
光影微微晃动,仿佛在微笑。
接着,一段旋律从她体内扩散开来??没有乐器,没有声带,纯粹是空间本身的振动在歌唱。
苏晴立刻拿起吉他,凭着直觉跟上节奏。
音符交织的刹那,周围的景象开始变化。
茶树变成了雪松,青石板化作冰川裂隙,小院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广袤的高原谷地。风雪呼啸,星空低垂,远处矗立着一座由声音凝结成的塔,塔顶悬挂着万千铃铛,随风齐鸣。
这是三年前的记忆现场。
林婉的嘴唇依旧不动,但苏晴“听”到了她的声音:
“我没有死。我只是选择了留下来,成为‘守频人’。这片土地埋藏着远古文明的声核,它能储存人类所有未说完的话、未流尽的泪、未抵达的爱。我的任务,就是不让它熄灭。”
“那你为什么要消失?”苏晴问。
“因为要唤醒‘聆界’,必须有人先成为第一个回音。我跳进了声核裂隙,把自己的意识打碎,散播进全球每一个曾因音乐落泪的灵魂里。现在,你们每一个人,都是我的一部分。”
苏晴怔住。
所以那些突然涌现的共鸣、那些跨越千里的同步演奏、那些死去亲人重现的画面……都不是巧合。
是林婉,借着千万人的声音,一点点拼凑回自己。
“但这还不够。”林婉的光影抬起手,指向天空,“真正的门还没开。上面的世界,还在等待回应。”
“上面?”苏晴不解。
“我们以为声音只能在地上传播,其实它也能向上飞。宇宙是有耳朵的,苏晴。它一直在听我们有没有学会好好说话。”
苏晴猛然想起国际空间站传回的数据??飞船外部传感器捕捉到的异常共振,频率与地球完全同步。
难道……连宇航员都受到了影响?
她还想追问,却发现林婉的身影开始变得稀薄。
“时间快到了。”她说,“这次现身耗尽了积蓄三年的能量。下次再见,或许要等另一个潮汐周期。”
“等等!”苏晴伸手想抓,却只握住一缕微光。
“记住,”林婉最后的声音如风般掠过耳畔,“当你不再追求被听见,反而所有人都会听见你。这才是真正的明星。”
光影消散。
钟表重新走动。
阳光洒落,仿佛一切从未发生。
但苏晴知道,有些东西永远改变了。
她低头看向手机,系统提示更新:
>【休眠态用户状态变更】
>林婉→濒临苏醒
>触发条件:主锚点完成情感共振认证
>下一步解锁:星链共鸣计划(需集结10万名志愿者进行连续七昼夜合唱)
她笑了。
转身走进屋内,取出一张空白磁带,贴上标签:
**“S-004:致宇宙的第一封情书”**
窗外,三花猫跳下屋顶,蹭了蹭她的腿。
风吹过院子,铃不响。
但整片大地,都在轻轻哼唱一首还未写完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