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其他小说>重启人生> 0511【微博好戏连连】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0511【微博好戏连连】(1 / 2)

[262小说]:262xs. c o m 一秒记住!

今年的字节之夜,陈贵良没有去参加。

因为他感觉挺别扭。

微博作为一款网络社交产品,它已经不受任何人控制。别说陈贵良控制不了,就连有关部门都无法发布行政命令来控制。

包括陈贵良在内,字...

车子驶入贵州毕节时,天色阴沉。乌云压着山脊,像一块湿透的灰布,迟迟不肯散去。空气里弥漫着雨前的闷热,连呼吸都变得粘稠。许风吟打开车窗,任山风灌进来,吹乱了他额前的碎发。后视镜里,《回声档案》的箱子静静躺在后排,编号六十七的纸条夹在封皮内侧??那是李秋兰的名字,尚未落笔的故事。

“下一站是威宁县的一所村小。”张老师翻着地图,声音低缓,“叫‘石坎小学’,建在悬崖边上。全校十二个孩子,六个是留守儿童,两个有轻度自闭倾向。校长说,去年冬天,有个孩子半夜爬到屋顶,对着月亮喊妈妈……喊到嗓子哑了也没人回应。”

赵医生从药箱里抬头:“有没有干预记录?”

“没有。”张老师摇头,“他们连心理课都没有,只有一间放杂物的屋子,墙上贴着几张泛黄的拼音表。”

许风吟没说话,只是轻轻摩挲着方向盘。他知道那种呼喊??不是愤怒,不是撒娇,而是一种近乎本能的求救,像溺水的人在黑暗中伸手,却只抓住一片虚空。他曾听过太多这样的声音,有的藏在日记里,有的刻在课桌上,有的被风吹走,再没回来。

傍晚抵达学校时,雨终于落下。细密的雨丝斜斜地扫过操场,水泥地很快积起一层薄水。教学楼是一栋两层小楼,外墙斑驳,窗户用胶带补着裂痕。十几个孩子站在屋檐下,穿着不合身的雨衣,眼神空茫地看着他们。

一位瘦削的男人迎上来,校服洗得发白。“我是龙校长,也是这儿唯一的老师。”他声音沙哑,像是长期讲课留下的旧伤,“你们来得巧,明天就是清明。”

当晚,他们在教师宿舍安顿下来。房间比想象中更简陋:一张木床、一盏煤油灯、几本翻烂的教案。晚饭是土豆和野菜汤,孩子们围坐在火塘边,沉默地吃着。角落里坐着一个女孩,约莫十岁,头发枯黄,手指紧紧攥着碗沿,指节泛白。她始终低着头,饭粒掉在桌上也不捡。

“那是小禾。”龙校长低声说,“不是我们之前联系的那个林小禾,同名而已。她妈三年前跳河了,村里人都说是因为欠债太多。她爸酗酒,常常打她。她现在跟奶奶住,可奶奶也病得起不来床。这孩子……已经快一年没说过话了。”

许风吟心头一紧。他又看见了阿岩、周小雨、李秋兰的影子??那些被生活压弯了脊梁的孩子,用沉默把自己锁进一座看不见的牢笼。

第二天清晨,他在教室外支起桌子,摆出彩纸、蜡笔、黏土,还有那台老旧的录音机。雨水顺着屋檐滴落,在地上敲出细碎的节奏。孩子们远远站着,不敢靠近。

“今天我们不做手工。”他蹲下身,声音温和,“我们来做一件很轻的事??把心里的话,放进风里。”

没人动。

他按下录音机播放键,放出一段声音??是林小禾在贵阳阳台上读诗的声音:“春天来了,薄荷开了,姐姐的味道回来了。”

孩子们怔住了。

小禾猛地抬头,瞳孔剧烈收缩。

“这是另一个叫小禾的女孩。”许风吟说,“她以前也不说话,后来种了一盆薄荷,每天对着它说话。现在,她能大声朗读课文了。”

他看向那个蜷缩的女孩:“你想不想也录一句话?不一定给别人听,哪怕只是说给风?”

依旧无人回应。

直到下午,小禾悄悄走到桌边,拿起一支红笔,在纸上写了几个字,折成小船,放进玻璃罐。许风吟没有打开,只是轻轻放入《回声档案》,编号第六十八。

傍晚,他召集孩子们做“声音风筝”。这次他们有了经验:枯枝扎架,旧作业本糊面,彩笔写字。许风吟教他们把录音U盘绑在骨架里,再系上铃铛??和阿月、小满的一模一样。

小禾一直站在远处看着,直到天快黑时,才默默走过来,接过一根细线,开始编结。她的动作极慢,却异常专注,仿佛每一圈缠绕都在缝合一道看不见的伤口。

她做出的风筝很小,形状像一只纸鹤。翅膀上用蓝漆写着一行字:

>“妈妈,我今天吃了鸡蛋。”

许风吟鼻子一酸。他知道,这不是一句简单的陈述,而是一个孩子拼尽全力发出的求生信号??她在告诉那个再也听不见的人:我还活着,我过得还好,请你放心。

“你想录句话吗?”他轻声问。

小禾盯着录音机,许久,终于点头。

她凑近话筒,声音微弱得几乎被雨声吞没:

>“妈妈,我不是坏孩子……我没有偷吃你的药。”

录音结束,她蹲在地上,肩膀剧烈颤抖,却始终没有哭出声。

放风筝那天,雨停了。天空灰白,风却格外有力。孩子们奔跑着,笑声在山谷间回荡。小禾的纸鹤飞得不高,但在风中摇曳前行,像一只不肯落地的魂灵。

突然,一阵强风袭来,其他风筝纷纷坠落,唯有那只纸鹤被托起,越飞越高,渐渐融入云层边缘的一片灰羽之中,再也分辨不清。

小禾站着不动,仰头望着,嘴唇微微翕动,仿佛在无声地呼唤。

许风吟走上前,递给她一部老年机:“龙校长说,你妈妈跳河前,曾给你留了一封信,藏在枕头底下。信上写着:‘小禾,妈妈对不起你,但你要好好活下去。你是我的光。’”

小禾的手指紧紧攥着手机,指节发白。

“你不用现在就打回去。”许风吟说,“但你要知道,她爱你,从未停止。”

三天后,龙校长带来消息:小禾的父亲戒了酒,开始在镇上打零工。他第一次主动问女儿:“你想吃什么?”

“她说想吃鸡蛋。”龙校长红着眼睛说,“她爸昨天买了五颗,煮好放在她床头,自己坐在门外抽了一夜烟。”

小禾没说话,但她当晚第一次走进心理工作室。她拿起黏土,捏了一个女人、一个女孩、一碗药。女人跪在地上,手里握着药瓶;女孩站在门口,手里捧着一碗热粥;药碗被打翻在地,液体像血一样蔓延。

赵医生低声记录:**创伤性丧失伴随罪疚投射,存在幸存者内疚,语言封闭源于情感解离**。

许风吟蹲下:“如果你能告诉妈妈一件事,你会说什么?”

小禾低头,很久,才吐出几个字:

>“那天……我没拦住你。”

原来,事发当天,她因为害怕父亲发怒,躲在房间里没敢出来。等她听见动静冲出去时,母亲已经不在了。村里人说她冷血,父亲也骂她“扫把星”。她从此不再提起母亲,仿佛只要不说,痛苦就不会存在。

“你觉得,妈妈会怪你吗?”许风吟问。

小禾摇头,眼泪终于滚落。

“那你希望她知道什么?”

她抽泣着,几乎是用尽力气说:

>“我每天……都把粥热一遍……我想让你尝尝我煮得好不好。”

许风吟鼻子一酸。他想起王建国作文里的那句:“如果我不聪明,你还爱我吗?”

想起阿木日记里的血字:“我想,要是我死了,爸妈会不会回来?”

想起小满抱着手机不敢拨号的样子。

这些孩子,从来不是不爱父母,而是太怕被否定、被抛弃、被遗忘。他们的沉默,是一道自我保护的墙,可墙里面,早已千疮百孔。

他轻轻抱住小禾:“你的声音,已经传出去了。风会带给她。”

临行前夜,孩子们聚在火塘边。龙校长拿出一把破旧的口琴,吹了一首彝族古调。歌声低回,像从地底升起的叹息。小禾坐在角落,怀里抱着那部老年机,手指一遍遍摩挲着按键。

许风吟翻开《回声档案》,在第六十八页写下:

>**小禾,10岁。

262𝙓S .𝒸o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