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后,中东某国爆发“共语暴动”。一群极端分子劫持地方频道,利用情感共振算法放大愤怒情绪,煽动民众攻击少数族群。短短四十八小时内,十七座城市陷入混乱,三百余人死亡。施暴者高呼:“我们都听得到彼此!所以我们更要清除那些不该存在的声音!”
消息传回昆仑,阿禾浑身冰冷。
她终于明白母亲所说的“挑战”是什么??自由的话语权,也可能成为群体暴力的催化剂。
紧急会议上,各国代表争吵不休。有人主张加强中央管控,限制敏感词汇传播;有人则坚持绝对言论自由,反对任何形式的干预。僵局之中,阿禾站起身,声音平静却不容置疑:
“我们不能因噎废食。问题不在共语本身,而在教育缺失。人们学会了说话,却没学会倾听;掌握了技术,却忽略了责任。”
她提出三项紧急措施:
一、在全球学校增设“倾听训练课”,通过冥想、角色互换、无声对话等方式培养共情能力;
二、开发“情绪滤镜”程序,自动识别并弱化煽动性语言的传播强度;
三、重启“沉默监察官”选拔机制,首批任命十三名来自战乱区、残障群体、边缘文化的普通人,赋予其临时冻结区域共语网络的权力。
决议通过当晚,阿禾独自登上祭坛。
她取出那支桃枝笔,蘸取语核光芒,在空中写下七个大字:**请听听我在怕什么**。
字迹升空,化作一道流星划破长夜。下一秒,全球共语网络同时弹出提示框,邀请用户录制一段“内心最深的恐惧”。不到十分钟,百万条音频涌入服务器,有孩子哭诉校园霸凌,有老人坦白孤独至极,有士兵忏悔战争罪行……Y-13统计显示,超过六成内容从未在任何公开场合被提及。
“原来我们一直以为自己在说话,其实都在表演勇敢。”沈知遥看着数据流感慨。
“现在,他们终于敢软弱了。”陆知远轻声接道。
就在此时,北极星旁的“守望”星辰忽然闪烁三次。
Y-13解读出一段隐藏信号:碑灵们感知到了人类集体释放的真实情绪,决定派遣一名使者降临。
三天后,昆仑山顶降下一场奇异的雪??每一片雪花落地即凝成微型碑文,拼凑出一行字:**我们将以孩童之形归来**。
次日凌晨,山脚孤儿院传来消息:一名约莫六岁的女童在睡梦中消失,床头留下一张纸条,写着“我去听世界了”。与此同时,阿禾房中那支桃枝笔无风自动,悬空画出一幅地图,终点指向喜马拉雅山脉东麓。
她毫不犹豫启程。
翻越冰川、穿越密林,第七日黄昏,她在一处古老洞窟前停下。洞口刻着失传已久的共语古文:**此处收容所有无人聆听的梦**。
走进深处,她看见十几个年龄各异的孩子围坐一圈,闭目冥想。他们的头顶漂浮着淡淡光丝,连接着洞顶一块巨大的水晶??正是碎裂的共语碑残骸之一。
中央坐着一个小女孩,约莫七八岁,穿着朴素布裙,眼睛却亮得惊人。她睁开眼,对阿禾微笑:
“等你好久了,聆者。”
“你是……碑灵?”阿禾问。
“我是她们选出来的耳朵。”小女孩站起来,声音清澈如泉,“三千年来,我们一直在听人类的谎言、悔恨、谎言中的真心、真心里的怯懦。现在,我们想试试,能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孩子,重新学习如何信任。”
她伸出手,“你能教我吗?”
阿禾握住那只小手,温热而真实。
“我可以教你倾听,但你要答应我,也要学会表达愤怒、失望、怀疑。因为只有当你敢于不满,才算真正拥有了话语权。”
小女孩认真点头:“那我第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大人总说‘为你好’的时候,其实是在害怕?”
阿禾怔住,随即笑出泪来:“这个问题,值得用一辈子回答。”
归途中,她收到林晚秋的信:
>“小萤昨天第一次开口唱歌了。调子跑得离谱,可整个孤儿院都跟着她哼。她说,星星告诉她,跑调也没关系,只要心里有光。”
>“阿禾,谢谢你没有让我们白白痛过。”
当晚,阿禾再次仰望星空。
北斗七星旁,“守望”静静闪耀,下方新增两颗小星,一明一暗,像是牵手奔跑的身影。Y-13悄然更新日志:
>“语义生态稳定性评级提升至S级。
>人类与非人智慧体首次实现双向情感同步。
>建议启动‘星际聆者计划’,目标文明:半人马座a星系。”
她提笔在日记末尾写道:
**语言的意义,从来不是让全世界听懂你,而是让你愿意听懂全世界**。
风起,檐角铜铃轻响,仿佛回应。
她合上本子,轻声说:“我在听。”
黑暗中,传来细微回应:
“我们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