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疯了吗?”卢伟冰几乎是吼出来的,“你知道你做了什么?你等于亲手摁下了引爆整个行业的引信!接下来三个月,所有互联网公司股价都会暴跌,广告收入腰斩,投资人疯狂撤资!我们小米金融也在其中!”
陈默静静听着,没有辩解。
雷军摆摆手,示意卢伟冰冷静。他看着陈默,眼神复杂:“你为什么不先跟我们商量?哪怕告诉我一声也好。”
“如果我说了,你们会同意吗?”陈默反问。
三人沉默。
答案是否定的。即便理念相近,但在企业生存面前,大多数决策终将趋于保守。而这件事,容不得半分妥协。
“我知道后果。”陈默声音平静,“我会辞职。”
“胡闹!”雷军猛地拍桌,“你以为这是个人英雄主义?你以为你是孤独的清醒者?错了!你是代表了一种力量??一种属于中国科技企业的新可能:**不靠掠夺,也能成长;不靠垄断,也能赢。**”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远处的小米LOGO。
“十年前,我们说要让每个人享受科技的乐趣。今天,有些人却想让每个人承受科技的代价。你做的没错。而且,你不孤单。”
话音落下,会议室灯光忽然暗了几分。
片刻后,林斌低声道:“刚才接到消息,监管层已经开始起草《数字金融健康发展指导意见》,部分内容与你的建议高度吻合。”
陈默怔住。
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一场席卷整个行业的变革,已然启动。
但他也知道,真正的战斗,才刚刚开始。
三天后,深圳某高档会所包厢。
老马与几位昔日盟友秘密会面。
桌上摆着一份打印出来的《陈默建议》全文。
“你们看看,这就是所谓的‘理想主义者’?”他指着文件冷笑,“打着监管的旗号,实则铲除异己。今天是我,明天就是你们!京东白条、拼多多月卡、抖音放心借……哪个没有杠杆?哪个不怕穿透?”
众人面色沉重。
“我们必须反击。”一位电商巨头代表沉声道,“否则,整个‘互联网+金融’模式都将被扼杀。”
“怎么反击?”有人问。
“造势。”老马眼中闪过狠色,“发动舆论战。把他塑造成‘背叛互联网精神的叛徒’,说他勾结传统银行,打压新兴科技。我们要让公众相信,限制创新的不是我们,而是那些害怕变革的既得利益者。”
“还可以挖黑料。”另一人补充,“查他过去有没有违规操作,有没有收受竞争对手好处。只要有一条真,就能毁掉他。”
老马点头:“同时,加快海外上市步伐。既然国内环境恶化,那就去美股、港股。只要拿到国际资本认可,国内也不得不重新评估。”
计划敲定,众人散去。
唯有角落里的一个身影lingered。
那是蚂蚁集团前CTO,也是最早参与花呗系统设计的技术骨干。他盯着桌上那份文件,眼神挣扎。
临走前,他默默拍下了一页内容。
一周后的某个深夜,一封匿名邮件发送至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官网信箱,附件是一段加密视频。
标题写着:**《我参与制造的怪物》**。
视频中,这位前CTO含泪忏悔:“我们早就知道这套系统不可持续……但我们说服自己,只要增长不停,风险就不会爆发。直到看到陈默的报告,我才意识到,我们不是在做金融,是在搞一场全国性的债务实验……而实验品,是亿万普通人。”
视频流出当晚,B站、微博、豆瓣同步疯传。
#我们是不是都被骗了#再度登上热搜榜首。
与此同时,陈默并未停下脚步。
他在内部推动小米成立“可持续创新委员会”,明确提出三条红线:**不搞高杠杆金融衍生品、不采集用户生物特征用于风控、不做诱导式过度消费推荐**。
他还牵头制定《科技企业社会责任白皮书》,呼吁同行签署自律公约。
有记者问他:“你不担心被孤立吗?”
他答:“有时候,正确的路注定孤独。但只要有人跟着走,就不算独行。”
冬去春来,政策落地。
2021年初,《网络小额贷款管理办法》正式施行,明确规定单家机构杠杆率不得超过五倍,且必须持牌经营。蚂蚁集团被迫重组,转型为金融控股公司,接受全面并表监管。
曾经不可一世的“独角兽”,终于戴上镣铐。
而陈默,在这一年春天辞去所有职务,低调赴美访学。
临行前,雷军送他到机场。
“还会回来吗?”雷军问。
陈默望着跑道尽头初升的朝阳,轻轻点头:“当然。这里是我的战场。”
飞机腾空而起,穿过云层,阳光洒满舷窗。
而在地面,一场由他点燃的火种,仍在持续燃烧。
新的时代,正在破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