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其他小说>美食之灵> 第56章 熟悉的力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6章 熟悉的力量(1 / 2)

[262小说]:262xs. c o m 一秒记住!

“这些家伙…”

躲在不远处的巷道,看着秦琅一行人走出房屋,朝着王宫的方向而去,洛米眼神微微闪动。

她当然知道跟着秦琅等人,更有可能找到离开的办法,但却怎么也不肯低下头来。

不过除此之...

夜雨悄然落下,细密如针脚,织满了整座城市的屋檐。归真堂的餐车停在东区废弃车站旁,顶棚上积了一圈水痕,小旗在风中轻轻摆动。“愿暖常在”四个字被雨水洗得发亮,像一句不肯熄灭的誓言。

洛米坐在车尾,膝上盖着一条旧毛毯,手中捧着那本蓝布手账。她没有翻页,只是凝视着封面上磨损的边角。水镜静静躺在她身旁,镜面映不出雨丝,却浮现出一行新字:

**“传承者名录:新增一人??姓名未知,性别不明,年龄六十八岁,心愿:学会做一道能让孙子笑着吃完的菜。”**

她轻笑一声,将镜子收进袖中。这时,车帘掀开,赵倩递来一碗热汤。“趁热。”她说,声音带着熟悉的温柔,“加了点姜片和陈皮,驱寒。”

洛米接过碗,指尖感受到温度透过瓷壁传来。她吹了口气,啜饮一口,舌尖泛起微辛后回甘的味道,仿佛有人在寒冷夜里默默为你披上外衣。她忽然问:“你还记得我们第一次煮这汤时的样子吗?”

赵倩靠着门框坐下,望着远处灰蒙蒙的铁轨。“记得。那天陈敬的手一直在抖,秦琅反复检查火候,你说这汤要‘诚者得温’,我还不信……结果第一口下去,眼泪就掉了下来。”

“因为你想起了妈妈。”洛米说。

“嗯。”赵倩低头看着自己的手,“那时候我才明白,原来最深的痛,也能熬出最暖的味。食物不是魔法,但它能唤醒沉睡的记忆??那些你以为早已失去的爱。”

雨声渐密,餐车内灯光昏黄。布布蜷缩在炉边取暖,触角偶尔闪出糖霜般的光点;玛瑙蹲在窗沿,尾巴卷着一缕湿风,目光投向远方模糊的街巷。

“你说,老者的九次重启,每一次失败,是不是也都留下了什么?”洛米忽然问。

赵倩沉默片刻,从围裙口袋里取出一张泛黄的纸条,边缘焦黑,像是从某场大火中抢救出来的。“这是昨天一个流浪孩子交给我的。他说,在西区塌陷的图书馆地下室,发现了一个铁盒,里面只有这一张。”

洛米接过纸条,展开一看,上面是老者熟悉的笔迹:

**“第七次重启记录:失败。原因??人心已冷,灶火难燃。但我在贫民窟遇见一个小女孩,她用半块发霉面包喂一只瘸腿猫。那一刻,我看见了希望的种子。它不在高塔之上,而在泥泞之中。”**

她的手指微微颤动。“他早就知道答案了,对吧?不是靠力量封印异变,而是靠一点点不肯熄灭的善意。”

“所以他最后选择了白面包。”赵倩轻声道,“简单、朴素、人人都能吃得起。那是他对这个世界最后的信任。”

外面雨势稍歇,一道微弱的阳光刺破云层,洒在餐车顶上。就在这光影交错间,远处传来脚步声,缓慢而坚定。

一位少年走来,约莫十五六岁,穿着洗得发白的工装服,肩上背着一只破旧帆布包。他的左腿明显跛行,走路时身体微微倾斜,可步伐却不急不缓,像是习惯了与疼痛同行。

他在餐车前停下,抬头看了看那面小旗,又望向车内两人。

“我可以……学做饭吗?”他问,声音不大,却清晰。

赵倩站起身,打量着他。“为什么想学?”

少年低头,从包里小心翼翼取出一只铁罐。打开后,里面是一撮灰白色的粉末,还夹杂着几片干枯的叶片。“这是我妈留下的最后一顿饭的残渣。那天晚上她发烧,却坚持给我做了粥。第二天早上,她再也没醒过来。”

他的眼眶红了,但没哭。“我想复刻那碗粥。不是为了怀念,是为了记住??她明明那么累,还是愿意为我点燃炉火。”

洛米看着他,忽然觉得胸口一阵酸胀。她想起多年前那个小男孩,捧着温牛奶泪流满面的模样;也想起那位老太太,因一口煎蛋而重逢亡夫的温柔。

“你叫什么名字?”她问。

“林野。”少年答,“野生的野。”

赵倩笑了。“好名字。明天清晨五点,来这里报到。迟到一分钟,就罚你削一筐土豆。”

林野用力点头,转身离去。背影虽单薄,却挺得笔直。

待他走远,洛米低声说:“他又出现了。”

赵倩明白她说的是谁??水镜中的老者。最近几次照见,他的身影不再孤独地站在麦田里,而是身边多了几个模糊的人影,像是孩子,又像是旅人。他们围着一锅汤,安静地喝着,脸上有笑意。

“他在等更多人加入。”赵倩说,“不只是我们四个,还有那些接过灶铲、点燃炉火的陌生人。”

当晚,归真餐车驶回旧址,在老槐树下停驻。秦琅已在等候,轮椅旁放着一只新烤的面包,表皮裂纹中透出淡淡金光。他切下一角递给林野??那是少年第一天的奖励。

“尝尝。”他说。

林野咬了一口,闭上眼。刹那间,他看见母亲坐在床边,手里端着一碗冒着热气的粥,笑着说:“快喝,凉了就不好吃了。”那笑容虚弱却温暖,像冬日里最后一缕阳光。

他睁开眼,泪水滑落。

“是那个味道……”他哽咽,“真的……回来了。”

陈敬站在一旁,默默递上一块干净的布巾。“记住这种感觉。”他说,“以后你要做的,就是让别人也尝到这样的味道。”

几天后,林野开始正式学习。他从洗锅做起,然后是切菜、控火、调味。他学得很慢,因为腿不方便,动作总比别人迟缓半拍。但他从不抱怨,哪怕烫伤了手,也只是默默包扎后再继续。

一天傍晚,他尝试复刻母亲的粥。米淘好,水加足,火候调至文火慢熬。三小时后,揭开锅盖,香气弥漫,可颜色偏暗,口感略涩。

“差一点。”秦琅尝了一口,平静地说,“你用了太多焦虑。”

林野愣住。

“做饭的人,心要是平的。”秦琅推着轮椅靠近灶台,“你太想还原记忆,反而忘了当下。那碗粥之所以温暖,不是因为它完美,而是因为她为你放下了自己的痛苦。”

林野低头看着锅中微浊的米汤,忽然明白了什么。

第二天清晨,他早早来到餐车,重新熬了一锅。这一次,他一边煮一边轻声哼歌,是他母亲常唱的一首童谣。火候依旧不准,米粒有些粘底,可当赵倩尝过之后,竟红了眼眶。

“这次对了。”她说,“虽然味道不一样,但它有了新的生命。”

那晚,水镜再次浮现文字:

**“传承者名录:林野,男,十七岁,心愿:开一家只收留流浪孩子的餐馆。”**

春去秋来,归真餐车的脚步从未停歇。林野成了第五位常驻成员,负责每日早间的粥品供应。他的粥渐渐有了名气,人们说喝了能做梦,梦见自己最想念的人。

而在南方沿海小镇,一位渔妇收到一瓶蜂蜜马卡龙。她打开盒子时,发现底部压着一张纸条:

𝟐  6  𝟐  𝕏  𝐒 .  𝘾o  m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