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2小说]:262xs. c o m 一秒记住!
法官问他是否认罪,他点头:“我认罪。但我也是被逼的……一开始我只是想红,后来发现不按他们的规则走,就会被淘汰。资本要流量,平台要热度,粉丝要完美偶像……我没有选择。”
陆钏听着,眉头越皱越紧。
这不是忏悔,是又一次表演。
果然,庭后不久,网上就开始出现新的论调:“他也是体制牺牲品”“整个行业都这样,凭什么只抓他一个”“他已经认错了,能不能给他一次机会”。
更有甚者,某知名乐评人发文称:“过度追责只会寒了从业者的的心,娱乐本就是造梦行业,何必太较真?”
陆钏冷笑。这种话,他听得太多。每当有人试图打破规则,总会有人跳出来说“大家都这样”。可正因如此,恶才得以代代相传。
当晚,他召集团队紧急开会。
“我们必须抢在舆论反转前,放出决定性证据。”他说,“我要让所有人看清,吕铭不是被迫的,他是享受这一切的。”
他打开电脑,播放一段从未公开的视频??那是他在调查初期,伪装成投资人接触吕铭公司高管时秘密录制的对话。
画面中,吕铭坐在真皮沙发上,端着红酒杯,神情得意:“你说那些黑稿会不会太过?呵呵,不过分。你不黑别人,别人就黑你。我现在可是顶流,就得让人怕。至于那个编剧?让他滚蛋,合同上白纸黑字写着版权归我,他告也没用。再说,谁会信一个小人物的话?”
旁边助理问:“万一将来东窗事发呢?”
吕铭轻笑:“到时候我已经转型做老板了。大不了捐点钱,立个慈善人设,大众最吃这套。”
视频结束,会议室一片死寂。
“这段能播吗?”林舟低声问。
“当然。”陆钏目光坚定,“真实,就是最强的武器。”
第二天,《顶流之殇》第一集正式上线。标题赫然写着:“我不是受害者”。
纪录片以冷峻的镜头语言,还原了吕铭如何从一个普通艺校学生成长为流量巨头的过程。他并非一开始就邪恶,而是逐渐被系统驯化:第一次收钱黑对手,换来资源倾斜;第一次抄袭剧本,获得奖项提名;第一次发动网暴,成功压制负面新闻……每一次作恶,都带来回报。久而久之,良知被腐蚀,欲望成信仰。
片中最震撼的一幕,是吕铭在一次庆功宴后的独白。他对身边人说:“你们知道为什么我能走到今天吗?因为我敢做别人不敢做的事。道德?那是失败者用来安慰自己的词。”
这句话像一把刀,刺穿了所有“他也是受害者”的谎言。
全网沸腾。
无数观众留言:“原来我们追捧的,是一个亲手打造地狱的人。”“以前觉得他是励志典范,现在看全是血腥台阶。”“那些被他踩下去的人,有没有人替他们说过一句话?”
更有大量曾被欺压的底层从业者现身说法:有造型师揭露吕铭团队长期拖欠工资;有场务讲述其助理辱骂工作人员如牲畜;还有群演回忆,因挡了镜头被强行索赔五千块。
舆论彻底倒向清算。
三天后,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吕铭因组织网络犯罪、侵犯著作权、偷税漏税等多项罪名成立,数罪并罚,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并处罚金八千万元。其名下全部资产依法查封,用于赔偿受害人。
宣判当日,林小满走进那家剽窃她歌曲的音乐公司,拿回了自己的原始创作证书。她没有庆祝,只是静静地把歌谱放进包里,转身离开。
当晚,她在社交平台发布动态:“我的歌回来了。但它失去的时间,再也回不去了。希望以后的孩子们,不必经历这些。”
陆钏转发并写道:“正义或许迟到,但从不该缺席。我们争的不是惩罚谁,而是重建一种可能??让真诚不再廉价,让才华不必跪着生存。”
时间进入夏季。
“影视清源计划”已发展成拥有三百余名志愿者、覆盖全国主要影视城市的民间监督网络。他们协助十余位原创作者维权成功,推动三家涉事公司倒闭,促成两起刑事案件立案。
更重要的是,一种新的风气正在形成。越来越多新人敢于实名举报不公,平台开始主动清理刷量账号,部分制作方主动邀请独立监制入驻项目组,防止数据造假。
某次访谈中,主持人问陆钏:“你觉得这场战斗,赢了吗?”
他笑了笑:“还没。但至少,我们现在敢说了。”
那天晚上,他独自回到母校。教学楼早已翻新,但走廊尽头的放映室还在。他推开门,灰尘在月光下飞舞。墙上挂着一幅旧海报,是他当年执导的学生短片《光》,主角正是年轻的吕铭。
他站在那儿看了很久。
然后掏出手机,拨通林舟的号码:“下周电影节,把《春江花月夜》送去参赛吧。这次,让它堂堂正正地站在聚光灯下。”
挂了电话,他走出校园。街角处,几个年轻人正在排练话剧,台词清晰传来:
“你说这个世界烂透了?可我还是想做个好人。”
陆钏停下脚步,静静听完。
风吹过来,带着夏夜的温热,也带着一丝久违的希望。
他知道,这条路还很长。会有反复,会有反扑,会有更多人倒下。但只要还有人愿意举起火把,黑暗就永远无法完全吞噬光明。
远处,街头艺人的歌声依旧悠扬。还是那首《路灯下的信》。
只是这一次,不止一人在唱。
越来越多的声音加入进来,汇成一片清澈的河,流向未知的远方。
𝟚 6 𝟚 𝚇 𝒮 . 𝒞o 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