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墟不得不加派守卫,并设立预约制度,以防人群过度聚集引发意外。
但即便如此,仍有无数人跋山涉水而来。
有一位母亲抱着夭折婴儿的骨灰盒,在鞋前站了整整三天三夜,反复说着:“妈妈在这里。”第四天清晨,她怀中的骨灰盒缝隙里,钻出了一根细小绿枝。
一位失语多年的战争幸存者,颤抖着用手语比划:“我在。”当晚,他沉寂数十年的大脑语言区突然活跃,医生检测到神经突触重建迹象。
还有一个盲童,被人牵着手带到碑林。他在鞋边蹲下,伸手触摸藤蔓,忽然笑着说:“姐姐,你的手好暖。”
所有人泪流满面。
因为他们知道,这不是奇迹,这是回应。
三年后的春天,陆鸣再次梦见林小禾。
这一次,她在一片麦田里奔跑,身后跟着一群光脚的孩子。他们笑着,跳着,踩碎晨露,惊飞鸟雀。远处是一座简陋的小学,黑板上写着歪歪扭扭的字:
**疼的时候,请记得还有人在等你站起来。**
陆鸣追上去,却始终差几步。
“你要去哪儿?”他大声问。
林小禾回头一笑:“我去下一个需要我的地方。”
醒来时,他发现自己躺在西南山区一所乡村学校的宿舍床上。窗外鸡鸣犬吠,炊烟袅袅。昨夜,他刚完成为期半年的支教任务,今日即将返程。
但他没有走。
他脱下鞋袜,赤足走出房门,踏上湿润的土地。泥土凉意从脚心蔓延至全身,他闭上眼,轻声说:“我在。”
刹那间,整个村庄的地脉轻微震动。
二十公里外的一处废弃矿洞中,常年干涸的地下水脉突然涌动;村后荒山上,一片枯死多年的桃树一夜之间抽出新芽;而教室黑板上的粉笔字,在晨光中微微发亮,仿佛刚刚被人写下。
孩子们陆续来到学校,看到陆鸣站在院子里,都围了过来。
“陆老师,你怎么还不走啊?”阿苗如今已长大,成了班长。
陆鸣笑了笑:“我想到一件事。”
“什么事?”
“这条路,不该只有一个人走。”
他从背包里拿出一本泛黄的手稿,封面上写着《国术:从心出发》。这是林小禾生前未完成的著作,原以为早已遗失,却在一次整理旧物时于一本古籍夹层中找到。里面没有招式图解,没有内功心法,通篇都是她走访各地时记录的真实故事??孤儿院孩子如何互相喂饭、灾民在废墟中分享最后一口水、陌生人冒着生命危险拉住欲跳桥者……
每一页末尾,她都写下一句话:
**国术不在拳脚,而在人心。**
“我想把它教给你们。”陆鸣把书放在讲台上,“你们愿意学吗?”
孩子们你看我我看你,最后齐声喊道:“愿意!”
那一刻,归墟总部的数据中心突然警报齐鸣。
全球共感同步率飙升至99.6%,突破历史峰值。七座共鸣塔自动启动终极模式,释放出一道贯穿大气层的能量波,与十年前那次极光爆发遥相呼应。
但这一次,它没有扩散向宇宙,而是沉入地核深处,唤醒了某种沉睡已久的机制。
地质学家监测到,地球自转速度发生了极其细微的加速,约每百年缩短0.3秒。更惊人的是,全球磁场强度提升了7%,且分布更加均匀。气候模型预测,未来五十年极端天气发生概率将下降45%以上。
“我们正在改变星球的生命节律。”首席科学家在日记中写道,“不是靠科技征服自然,而是以集体善意重塑生态平衡。这或许就是古人所说的‘天人合一’。”
而在这场宏大变革的核心,依旧是那双破旧布履。
十年后,它已不再是一双鞋。
藤蔓将其完全包裹,生长成一棵低矮却生机勃勃的树,高不过两米,枝叶却繁茂异常。每年春分,它会开出数百朵淡蓝色小花,香气清远,闻之令人内心安宁。花瓣飘落后,会在地面短暂停留,化作一枚枚微型石片,上面自动浮现两个字:
**我在**。
人们称它为“心树”。
没有人再去移动它,也没有人试图研究它。大家只是年复一年前来朝拜,不是为了祈求奇迹,而是为了确认一件事:
我还愿意相信。
我还愿意付出。
我还敢说“我在”。
某年冬至,沈知微最后一次巡视碑林。
她已年过七十,白发如雪,步履蹒跚。她在心树前坐下,轻轻抚摸粗糙的树皮,像抚摸故人的脸庞。
“你知道吗?”她低声说,“昨天有个年轻人问我,如果有一天所有人都不再说‘我在’了,该怎么办?”
她顿了顿,眼中泛起微光:“我说,那就从我开始再说一遍。只要还有一个真心说出这句话的人,林小禾就永远不会消失。”
风起,树叶沙沙作响。
一片花瓣落在她膝上,缓缓展开,显现出三个新字:
**谢谢你**。
沈知微笑了,眼角滑下一滴泪。
她知道,这不是结束。
这是传承。
是千千万万个普通人,在平凡日子里选择善良、选择倾听、选择不说放弃的微光汇聚。
国术从未追求飞天遁地、移山填海。
它只教会人一件事:
当你看见他人坠落时,肯伸出手,说一句??
“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