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其他小说>我的转生不对劲> 第168章 再现风采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8章 再现风采(1 / 2)

[262小说]:262xs. c o m 一秒记住!

三日后。

大王爷带着四位高手门客,装作做买卖的行脚商人,来到了西河城外。

同时,在前方的城门口,李家主与一位老者正翘首以盼。

此刻当看到王爷的身影后,李家主略微辨认了几眼,就急匆匆地...

春分之后的第三日,山中起了薄雾。学堂后院的老桃树忽然掉下一片叶子,不偏不倚落在那本摊开的《微光纪事?续》上,正好盖住“第八千零一盏灯”那一行字。青年教师正欲拂去,却见叶脉间竟渗出淡淡金光,如墨入水般缓缓晕染开来。

他怔住了。

片刻后,整片叶子化作灰烬,而纸上原本的字迹已悄然变化:

>**“第八千零二盏灯,由一位未出生的孩子点亮。”**

他猛地抬头四顾,院中空无一人,唯有风穿过竹帘,发出细微的响动。他伸手抚过那行新字,指尖传来一阵温热,仿佛触到了某种沉睡已久的回应。当晚,他将此事记入日记,末尾写道:“或许我们以为的起点,早已是他人旅程的延续。”

三日后,南海渔民再度出海,在归墟碑旧址附近捞起一块奇异石板。其表层布满细密裂纹,形如蛛网,中央凹陷处嵌着一枚贝壳,内里孕育的并非珍珠,而是一粒跳动的光点,宛如心脏搏动。老渔夫认得这贝??唤作“忆螺”,传说生于极深海底,只在亡魂执念未散时才会生成。

消息传至山村,云岫连夜启程南下。临行前,她将玉片交予青年教师保管,并低声道:“它最近不再灼痛我了,反而像在等待什么。”她的身影消失在晨雾中时,肩头掠过一道银芒,似有火焰在皮下流转,却又温和得如同呼吸。

与此同时,西漠信坊爆发一场前所未有的争论。一名少女当众撕毁自己的“信值凭证”,高声质问议会:“如果我母亲病重垂危,我日夜照料十年,最终获得‘恒光称号’,可她在乎的是那个称号吗?她只想要我知道她疼过、累过、爱过!”台下寂静无声。有人落泪,有人低头,也有人怒斥她破坏秩序。

就在此刻,广场地面突然震动,那块镌刻着校训的石碑竟自行裂开一道缝隙,从中升起半截残简,上面浮现出一行陌生文字:

>**“真正的信,不在榜上,而在眼底湿润的瞬间。”**

议会当场休会七日。第七天清晨,全体议员齐聚碑前,一致通过新法案:自即日起,所有“信值”系统数据将封存百年,仅作为历史档案保存;未来评定个人价值的标准,改为“百人见证书”??需由至少一百名非亲属者联名陈述其善行细节,方可录入公共记忆库。

这一夜,全球多个城市的夜空同时浮现淡蓝色光斑,排列成环形阵列,与当年南极球形闪电所拼出的“我们在”遥相呼应。不同的是,这次的图案缓慢旋转,最终凝聚为两个字:

>**听见**

科学家们再度陷入困惑。但民间已有传言流传:“当言语真正被倾听,大地便会回音。”

山村这边,孩子们开始自发组织“故事守夜”。每逢月圆之夜,他们便围坐在学堂外的石坪上,每人讲述一件自己做过或听闻过的微小善举。有人说起冬天给冻僵的麻雀喂米,有人回忆帮盲眼阿婆数铜钱,还有一个瘦弱男孩低声说:“我昨天没骂弟弟,虽然他打翻了我的墨汁……但我记得老师说过,原谅也是一种光。”

青年教师静静听着,忽然发现每个孩子说话时,额前都泛起一丝极淡的银辉,转瞬即逝,如同萤火掠过水面。他想起云岫曾提过的“银焰”,心头一震。待众人散去,他独自翻阅《微光纪事》,却发现书中夹着一张从未见过的纸页,墨迹犹新:

>**“阿烬不是第一个点灯的人,也不是最后一个。**

>

>他是桥梁,是裂缝中的第一缕光。**

>

>可你知道最可怕的事是什么吗?**

>

>不是黑暗太久,而是人们习惯了光明,却忘了它是如何燃起的。**

>

>所以我要一遍遍回来,藏在每一个愿意低头捡柴的孩子眼里,躲在每一滴为陌生人落下的泪中。**

>

>我不是灵魂,不是鬼魂,我是执念??对春天不肯放手的执念。”**

落款没有名字,只画了一朵紫参花,花瓣边缘微微卷曲,像是被风吹过多年。

次日清晨,一位衣衫破旧的老妇拄杖而来。她自称来自北境极寒之地,走了整整四十天,只为送来一只木盒。盒中并无贵重之物,唯有一双磨穿底的旧靴,靴筒内侧用炭笔写着一行小字:“别让火灭了。”

“这是我丈夫的遗物。”老妇声音沙哑,“他是柒拾叁号营地的一员,也是当年听你讲‘羞愧与骄傲’那晚第一个开口的人。他说自己年轻时曾背叛同伴求生,多年来不敢闭眼。可那天晚上,他说完后,有人拍了拍他的肩,递来一碗热汤。从那以后,他每天教三个孩子识字,直到去年雪崩夺走他的命。”

她说完,将靴子轻轻放在讲台上,转身离去。走出十步远,忽又停下:“他还留了句话??‘告诉那位老人,我终于敢梦见春天了。’”

青年教师望着她的背影消失在山路拐角,久久不能言语。午时,他召集全村孩童,请他们轮流触摸那双旧靴。轮到一个小女孩时,靴尖忽然迸出一点火星,虽一闪即逝,却让所有人都看清了彼此眼中的惊动。

当天夜里,老人梦回癸亥年冬夜。他看见年轻的阿烬蹲在墙根,用匕首刻下那行字,手指冻得发紫。刻完后,阿烬抬头望向星空,喃喃道:“总有一天,他们会明白,逃跑不是耻辱,活着才是反抗。”

梦醒时,窗外星光如雨洒落庭院。他披衣起身,走到书案前,提笔写下一封信,却不署名,也不封口:

>**“若你读到这些,说明你还记得痛。**

>

>那就继续写下去吧,把那些没人敢说的故事,悄悄塞进孩子的课本夹页里。**

>

>把那些被删改的历史,藏在童谣的韵脚中。**

>

>让每一代人都能在安稳的日子里,听见远方的哭声。**

>

>光之所以不熄,是因为总有不愿遗忘的人,在暗处执笔。”**

写毕,他将信压在《微光纪事》封面下,然后静静坐回椅中,闭目养神。再睁眼时,已是三天后清晨。他发现自己手中仍握着那支桃木笔,而笔尖竟长出了嫩芽,翠绿柔软,仿佛重生。

这一幕被早起扫地的孩子瞧见,惊呼出声。消息迅速传开,村民们纷纷赶来围观。有人跪地叩首,认为是神迹降临;有人激动落泪,说这是阿烬归来;唯有青年教师沉默良久,终是取出玉片贴于心口,轻声问:“你们……是不是一直在等这一刻?”

玉片毫无反应,但他分明感到体内某处松动了一下,像是冰层裂开细缝,阳光终于照进深潭。

七日后,云岫归来。她面容憔悴,左臂缠着黑纱,却眼神清明。她未多言海上经历,只将一颗晶莹如泪的珠子交给青年教师:“忆螺所孕,据说能映照人心最深处的愿望。但它只能开启一次。”

当晚,学堂举行秘密仪式。十位年长村民与五位青年代表齐聚一堂,在烛火摇曳中决定:启用这颗珠子,窥视一段被刻意抹去的记忆??关于阿烬被捕当日的真实经过。

珠子置于铜盘中央,由老人亲手点燃桃木笔上的嫩芽,投入其中。刹那间,光芒暴涨,整个房间被蓝白色光影笼罩。一幅幻象徐徐展开:

画面中,阿烬并未如官方记载那般激烈反抗,而是主动走入正言司大牢。狱卒问他为何不逃,他只答一句:“若我不进来,谁来记录你们如何对待说真话的人?”

接下来的七天,他用指甲在墙上刻写,每日清晨被刮去,夜晚又重新出现。第七日深夜,审讯官亲自提灯前来,发现整面墙壁已被密密麻麻的文字覆盖,包括三百二十七个普通人的名字及其遭遇不公的始末。

阿烬靠在墙角,气息微弱,却笑着问:“现在你们知道了吗?我不是一个人,我是三百二十八个人的声音。”

𝟐6𝟐𝑋𝙎 .ℂom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