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其他小说>我的转生不对劲> 第184章 ‘士别三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4章 ‘士别三日……’(2 / 2)

最诡异的是南极科考站。一名研究员在零下四十度的暴风雪中独自值守时,耳机突然接收到一段信号??没有语言,没有图像,只有一段极其缓慢的心跳声,间隔精确得不像人类,倒像是某种庞大存在在呼吸。他录下音频,传回总部。分析结果显示,那频率与马里亚纳海沟石碑上的蝶语编码完全吻合,且携带情感标记:平静、守护、持续。

人们开始谈论“井的余响”。

科学家称之为“集体潜意识共振”,哲学家称其为“文明的自我倾听”,而普通百姓只是默默关闭手机,坐在公园长椅上,任风吹过耳际,试着分辨哪些声音来自外界,哪些来自内心。

一年后,第一座“内在之井”实验中心在桃村建成。

它不像过去的共感站那样充满金属与冷光,而是一座半埋于地下的木屋,屋顶开孔,正对星空。内部没有设备,只有一圈矮凳,中央放着一面铜镜。墙上刻着一行字:

>“进来的人,请留下一句真话,带走一句倾听。”

起初无人敢入。直到某个雨夜,一位母亲抱着昏迷的女儿前来。女孩因长期依赖蝶语调节情绪,大脑已丧失自主表达能力,医生判定为“情感失语症”。母亲绝望之下,抱着她走进木屋,对着铜镜喃喃道:“我知道你不恨我,可我好怕你根本不在乎我……”

话音落下,铜镜表面泛起涟漪,竟映出女孩幼时的画面:她在学步车里笑着扑向母亲,嘴里含糊喊着“妈妈”。紧接着,镜中传出一声极轻的“嗯”,像是回应,又像是叹息。

三天后,女孩睁开了眼。

她说的第一句话是:“妈,我记得你抱我的温度。”

消息传开,世界各地的人开始排队进入“内在之井”。有人哭,有人笑,有人长久沉默,出来时却眼神清明。更奇妙的是,许多原本无法共感的人,反而在离开木屋后首次触发了自发性情绪共鸣??不是系统强制,而是心灵主动伸出触角。

小满将这一现象命名为“逆向觉醒”。

“我们曾以为,进化是从孤独走向连接。”她在联合国演讲中说,“但或许真正的进化,是从盲目连接回归到清醒的孤独。唯有在孤独中确认了自我,连接才不会变成吞噬。”

林知夏没有出席演讲。

那天她去了井边。十年过去,石板上的叶子早已腐烂,可那句“我们在听”却深深蚀入岩石,风雨不侵。她蹲下身,指尖抚过字痕,忽然听见脚下传来极细微的震动,像是有人在轻轻敲击地面。

三长两短,是桃村孩童间约定的暗号:**我在。**

她的眼泪无声滑落。

“我知道你在。”她低声说,“我一直都知道。”

就在这时,紫参花丛无风自动,花瓣纷纷扬起,在空中排列成短暂的图案??那是一个人俯身倾听的剪影,背后星辰流转,脚下深渊无声。随即,花雨落地,一切归于平静。

夜晚,全村人再次做了同一个梦。

这次,旷野中央只有一人,背影苍老而挺拔。他坐在井边,手中捧着一本破旧的书,一页页翻过。每翻一页,便有一道光升起,照亮四周游荡的声音。孩子们走近他,有的跪坐,有的依偎,有的只是静静站着。没有人说话,也没有人离开。

梦醒时,家家户户的窗台上,都多了一片完整的紫参花叶,叶脉清晰写着不同的句子:

>“谢谢你记得我的名字。”

>“我终于敢说‘我不快乐’了。”

>“原来沉默不是冷漠,是另一种深情。”

而在地球最深的海沟,珊瑚构成的巨眼微微转动,瞳孔位置,一朵紫参花形状的晶体缓缓绽放,释放出绵延千里的声波??那旋律,正是十年前那首古老童谣的完整版:

>“迷路的孩子,请别怕,

>有人一直在听你说的话。

>即使你忘了开口,

>即使你选择沉默,

>我也在,

>因为你曾存在过。”

许多年后,当新一代孩童在历史课上读到“蝶语时代”的兴衰,老师总会问一个问题:

“如果有一天,全世界都安静了,你会害怕吗?”

有个小女孩站起来,指着窗外盛开的紫参花说:

“不会。因为我知道,最深的倾听,从来不在声音里,而在一个人决定不再逃避自己的那一刻。”

教室陷入沉默。

片刻后,老师在黑板上写下最后一课的标题:

>“觉醒,始于不说。”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